《古雅的昆曲》文字素材1(新人教版选修6)

《古雅的昆曲》文字素材1(新人教版选修6)

ID:43619031

大小:11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11

《古雅的昆曲》文字素材1(新人教版选修6)_第1页
《古雅的昆曲》文字素材1(新人教版选修6)_第2页
《古雅的昆曲》文字素材1(新人教版选修6)_第3页
《古雅的昆曲》文字素材1(新人教版选修6)_第4页
《古雅的昆曲》文字素材1(新人教版选修6)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雅的昆曲》文字素材1(新人教版选修6)》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八单元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昆曲第1课 古雅的昆曲素材浙江沿海地区是南戏的故乡 嘉兴之海盐、绍兴之余姚、宁波之慈溪、台州之黄岩、温州之永嘉,皆有习为优者,名曰“戏文子弟”,虽良家子不耻为之。 ──(明)陆容《菽园杂记》卷十 元末顾坚始创昆山腔 元朝有顾坚者,虽离昆山三十里,居千墩,精于南辞,善作古赋。扩廓帖木儿闻其善歌,屡招不屈。与杨铁笛、顾阿瑛、倪元镇为友,自号风月散人。其著有《陶真野集》十卷、《风月散人乐府》八卷,行于世,善发南曲之奥,故国初有“昆山腔”之称。 ──(明)魏良辅《南词引正》 明代中叶以后南戏四

2、大声腔盛行 数十年来,所谓南戏盛行。……遍满四方,辗转改易,又不如旧,盖已略无音律、腔调。愚人蠢工,徇意更变,妄名余姚腔、海盐腔、弋阳腔、昆山腔之类。 ──(明)祝允明《猥谈》 “江湖十二角色” 梨园以副末开场,为领班。副末以下老生、正生、老外、大面、二面、三面七人,谓之男角色。老旦、正旦、小旦、贴旦四人,谓之女角色。打诨一人,谓之杂。此江湖十二角色。 ──(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五“新城北录下” 花部与雅部 两淮盐务例蓄花、雅两部以备大戏。雅部,即昆山腔。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

3、。 ──(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五“新城北录下”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4、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乾隆初北京人已厌听昆曲喜好乱弹 长安梨园称盛,管弦相应,远近不绝。子弟装饰备极靡丽,台榭辉煌。观者叠股倚肩,饮食若吸鲸填壑,而所好惟秦声、罗、弋,厌听吴骚,闻歌昆曲,辄哄然散去。 ──(清)徐孝常为张坚《梦中缘》传奇所作序 普通观众对花、雅二部演出不同反响的原因 盖吴音繁缛,其曲虽极谐于律,而听者使未睹本文,无不茫然不知所谓。其《琵琶》《杀狗》《邯郸梦》《一捧雪》十数本外,多男女猥亵,如《西楼》《红梨

5、》之类,殊无足观。花部原本于元剧,其事多忠、孝、节、义,足以动人;其词直质,虽妇孺亦能解;其音慷慨,血气为之动荡。郭外各村,于二、八月间,递相演唱,农叟渔夫,聚以为欢,由来久矣。 ──(清)焦循《花部农谭》 焦循幼年观剧的感受 余忆幼时随先子观村剧,前一日演《双珠·天打》(编者注:昆曲),观之者漠然。明日演《清风亭》(编者注:乱弹),其始无不切齿,既而无不大快,铙鼓既歇,罔有戏色,归而称说,浹旬未已。 ──(清)焦循《花部农谭》 乾隆后期,北京著名昆曲班保和部杂演乱弹 昔保和部本昆曲,去年杂演乱弹、跌扑等剧,因购苏伶之

6、佳者,分文武一部。于是梁溪音节,得聆于呕哑谑浪之间。 ──(清)吴太初《燕兰小谱》卷四 歌舞的起源 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诗经·大序》 原始歌舞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7、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 ──《吕氏春秋·古乐篇》 讽刺剧《汝何官》 石勒参军周延,为馆陶令,断官绢数万匹,下狱,以入议宥之。后每大

8、会,使俳优著介帻、黄绢单衣。优问:“汝何官,在我辈中?”曰:“我本为馆陶令。”斗数单衣曰:“正坐取是,入汝辈中。”以为乐。 ──《太平御览》引《赵书》 参军戏《三教论衡》 ……次及倡优为戏,可及乃……自称“三教论衡”。其隅坐者问曰:“既言博通三教,释迦如来是何人?”对曰:“是妇人。”问者惊曰:“何也?”对曰:“《金刚经》云:‘敷座而坐。’或非妇人,何烦夫坐,然后儿坐也?”……又问曰:“太上老君何人也?”对曰:“亦妇人也。”问者益所不喻。乃曰:“《道德经》云:‘吾有大患,是吾有身。及吾无身,吾復何患?’倘非妇人,何患于有

9、娠乎?”……又问:“文宣王何人也?”对曰:“妇人也。”问者曰:“何以知之?”对曰:“《论语》云:‘沽之哉!沽之哉!吾待贾者也。’向非妇人,待嫁奚为?”…… ──(宋)高怿《群居解颐》南戏 亦称“戏文”。宋元时用南曲演唱的戏曲形式。由宋杂剧、唱赚、宋词以及里巷歌谣等综合发展而成。明祝允明《猥谈》:“南戏出于宣和之后,南渡之际,谓之‘温州杂剧’。”徐渭《南词叙录》:“南戏始于宋光宗朝,永嘉人所作《赵贞女》、《王魁》二种实首之”,“号曰‘永嘉杂剧’”。一般认为是中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元代虽不如杂剧盛行,但在南方民间仍流传广

10、泛。明成化、弘治以后,南戏进一步发展演变为传奇。对明清两代的戏曲影响颇大。剧本今知有一百七十种左右,但全本留传者仅有《小孙屠》、《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合称《永乐大典戏文三种》)、《牧羊记》、《拜月亭》、《荆钗记》、《白兔记》、《杀狗记》、《琵琶记》等,且多经明人改编。残曲有近人钱南扬《宋元南戏辑佚》,颇为详备。 弋阳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