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高中物理1模块解读及实施建议)离线考试

(高中物理——高中物理1模块解读及实施建议)离线考试

ID:43620031

大小:147.53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0-11

(高中物理——高中物理1模块解读及实施建议)离线考试_第1页
(高中物理——高中物理1模块解读及实施建议)离线考试_第2页
(高中物理——高中物理1模块解读及实施建议)离线考试_第3页
(高中物理——高中物理1模块解读及实施建议)离线考试_第4页
(高中物理——高中物理1模块解读及实施建议)离线考试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高中物理1模块解读及实施建议)离线考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中物理——高中物理1模块解读及实施建议)离线考试高中物理1模块的教学中,你认为那些内容适合学生探究?请以其中一节为例,介绍您是如何让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答:高中物理1模块的教学中,我认为如下内容适合学生探究:1・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探究自由落休运动的规律;3•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的关系;4•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5•探究求合力的方法;6•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7•用传感器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附《力的合成》教学设计:思路:变传统验证实验为探究实验•从设置陷阱到情境模拟,小台阶化地让学生经历“猜测、实验、归纳总结”的过程,突出重点-一力的平行四边形

2、定则•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还能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高中物理必修一《3・4力的合成》教学设计S高中物理力的合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探究实验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知道它是力的合成的基本规律•初步运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求解共点力的合力;2.用自制平行四边形模型加深学生对合力分力关系的理解,得出两力合成吋合力的范围.2、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物理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协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的态度。培

3、养学生热爱生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探索与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互助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探究实验归纳出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难点: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通过作图法确定合力.实验内容实验名称:探究共点力合成规律-一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器材:1・学生实验器材(两人一套)(1)画图板、白纸、图钉、橡皮条、细绳套、弹簧测力计2把、三角板、铅笔.(2)自制平行四边形模型:(由5条硬卡纸片组成).2•演示实验器材(1)杠铃和两根长绳.如图,(2)拴两根线的大钩码.活动1:模拟“拔鼎”合力~K~活动2:学生活动四边形定则教学设计思路¥ht—使用条件合力范围情景:演示

4、实验活动3:运用规律,丿I泊制模型分析解释教学操作过程设计、情景导学,引发兴趣PPT上显现汉代石刻像“泗水拔鼎”情景,讲述秦始皇自以为德高望重,想把浸在泗水中的大鼎取上岸來,让大批的人跳入水中,用绳了系住大鼎往外拉,结果绳子断了都没将大鼎取上來.提问:一只大鼎再重也不过千斤,为什么那么多的人却不能将它拔起来呢?“拔鼎”真那么困难吗?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现在就请同学们来模拟“泗水拔鼎”情景:在地上放着一个杠铃,上面系着两根长长的绳子,地上画好两条红线代表河岸.学生活动1:(1)请两位大个子男生,站在红线外拉杠铃,费很大劲也没有拉起杠铃,成功模拟了“泗水拔鼎”情景;(2)再请两

5、位女同学也来试试•鼓励女同学勇敢上来接受挑战,捉醒并允许他们站到河中试试,他们缩短细子捉起杠铃,同学们鼓掌.(3)要想一个人提起杠铃行吗?再请第一次上来过的一个男同学将杠铃竖直向上捉起.问题:第2组和第3组都成功地提起了杠铃,那么第3组同学的这一个力能不能代替第2组同学的那几个力?为什么?同学们交流感受与想法:两个力拉杠铃可用一个拉力来替代,因为它们作用效果相同.小结:1、几个力的作用效果与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这一个力就等效为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就可以看作这一个力的分力.2、合力与分力是等效替代关系.二、实验探究,寻求规律探究一(力的合成的定义):若用两把弹簧测力计拉

6、橡皮条至0点,如何用一把弹簧测力计完成等效替代?请同学们边做边寻找答案.学生活动:每组两位学生一起做实验探究.(有配合得很好,一个同学拉两个弹簧测力计,另一个同学记下橡皮筋结点所到达的位置0,而后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将橡皮筋结点拉至同样的位置0点来等效替代;也有许多组不知如何等效替代,在教师辅助下完成・)教师强调:在这里橡皮筋拉至同一点O体现了合力和分力作用的等效性•我们把求几个力的合力的方法叫做力的合成.探究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设置陷阱:在模拟“拔鼎”实验中,如果两位女生施加在杠铃上的力都是200N,那么第3组一个男生需要施加多大的力才能等效替代?有猜400N,有猜大于或

7、小于400N的.质疑,你们怎么知道的?大胆猜测后还要向伽利略一样用实验验证.演示1:用两只演示用弹簧测力计,通过两个细绳差不多竖直地提起一个钩码,让学生读数,再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提起钩码,让学生读数,结杲基本验证了“合力等于分力大小之和”・问题:女生在提杠铃时手臂是竖直的吗?演示2:让捉钩码的两个弹簧测力计有一定的夹角学生发现:合力大小不等于分力大小之和,而且随着两个分力的夹角增人,两个分力的人小之和与合力大小的差距越来越人!这是为什么?(在黑板上从同一点出发大致画出两个分力及一个合力的方向)教师:对于标量,例如家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