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的临床应用)

附子的临床应用)

ID:43623287

大小:3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1

附子的临床应用)_第1页
附子的临床应用)_第2页
附子的临床应用)_第3页
资源描述:

《附子的临床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附子的临床应用与中毒解救(毛德西)3小时前附子,为草木植物乌头块根上所附生的块状子根,如子附母,故曰附子。本药味辛甘,性大热,纯阳无阴,燥烈有毒。具有温补脾肾、助阳引水、逐寒祛湿、温经止痛的功效。为救治元阳衰微、阴寒内盛、风寒湿痹、水湿肿满Z要药。古代医家经验东汉张仲景为应用附子的大家。在其所著的《伤寒论》、《金匮要略》屮,用附子Z方达30余首。如四逆汤、真武汤、麻黄附子细辛汤、桂枝附子汤、附子泻心汤、附子粳米汤、大黄附子汤、肾气丸、九痛丸等。张用附子胆人而心细,生附子用于回阳救逆,炮附子川于温经扶阳、散寒除湿。一般用一枚(约9g)或一两(约3g),多则用三枚(

2、约27g)或六两(约18g)。常与干姜、人参、白术、茯苓、廿草等药配伍,树立了附了应用的规范。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创温脾汤,将附子、大黄、人参、干姜、山草熔于一炉,功在温补脾阳、攻下冷积,这是对张仲景大黄附了汤的发挥。近人用于急性菌痢、慢性肾炎,疗效很好。宋代有关附子的创新方增多。如陈自切《妇人良方大全》中的参附汤,为回阳固脱的代表方剂,是抢救心力衰竭的主方。又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三生饮,由生附了、生川乌、生南星、木香等组成,为治疗中风偏瘫语窖之名方。还有魏觇《魏氏家藏方》中的英附汤,被后世立为益气温阳、回阳救逆的主方。明代的陶华在《伤寒六书》中立回阳

3、救逆汤,方中既有回阳救逆的附子、干姜、肉桂,又有益气生脉的人参、五味了、炙甘草,特别是方屮有麝香,增强了附了的温通开窍作用。伟大医学家李时珍在《木草纲忖》附子“附方”下记录了可以治疗的104种病证,并含冇配方。还记述了三位常服用附子年至耄耋仍“康健倍常”的验方。李氏认为,“他人服一粒即为害,若此数人,皆其脏腑禀赋之偏,服之有益无害,不可以常规概论也。”这种从实践经验中悟出的论断,诚实町信。张景岳将附子与人参、熟地、大黄列为“药中四维”(古称礼义廉耻为国之四维,言为立国安邦之要;药屮四维,乃治病保命之要)。并依所言“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4、”创右归饮、右归丸,将附子、肉桂与熟地、山药、枸杞、山萸肉等和伍,被医家推崇为调节肾阴阳代谢的代表方剂。清代陈修园总结张仲景用附了的经验,乃为“杂于苓、芍、廿草中,杂于地黄、泽泻中,如冬H可爱,补虚法也;佐以姜、桂之热,佐以麻、辛之热,如夏H可畏,救阳法也。”(陈修园《神农本草经读•卷四》),并在《时方妙用》中立消水圣愈汤,此方由仲景桂甘姜枣麻辛附子汤加知母组成,陈氏标为“治水第一方”。后人用于脾肾阳虚、阴寒内盛、痰饮泛滥、湿浊凝聚的咳喘、阴水、寒疝等,多冇良效。特别要提的是干-清任所创的急救冋阳汤,将附子、干姜与桃仁、红花配伍,诚为回阳救逆法与活血化瘀法组方的

5、典范,为治疗心衰、挽救生命开拓了一条新路。具后,唐容川创大魂汤,将附子、干姜等温里药用于出血证,为治疗虚寒性吐血另设温阳摄血法。近现代医家经验近现代医家在继承前人经验基础上,対附子的应用,貝有独到见解与体会。张锡纯(I860〜1933年)善将附子与人参、山萸肉并用,挽救亡阳证,并创敦复汤补相火、运脾胃。上海祝味菊(1884〜1951年)针对当时医界“投凉见害迟,投温见害速,投凉之害在日后,投温之害在日前”Z偏见,放胆用附子治疗危重病证。观其医案,附子用量超出常用量,少则12〜15g,多则30g,故有“祝附子”之名盛传于沪滨。他在处方中,将温阳药附子与潜阳药(灵磁

6、石、生龙齿)或与安神笏(酸枣仁、朱茯神)并用,能使阳气振作而潜藏,神气安然而勿浮,深得附子配伍之妙。云南吴佩衡(1886〜1971年)十分尊崇《伤寒论》温扶阳气法对附子的应用,擅长用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白通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等扶阳散寒剂,并白立寒证标准,即“身重恶寒,目瞑嗜卧,声低气短,少气懒言。”治愈许多阳虚病症。他用附子之量更是惊人,-•般在30g以上,多至100g、200g、300g,最多用至450go常将附子加入辛温发散剂、温里和胃剂、补气剂、滋润剂等方药屮。他用附了之法有三,一是用炮制附了;二是与干姜、上肉桂(研末泡水冲入)配伍使用;三是久煎(大剂量煎

7、3个小时以上)。显示出娴熟的临证用药经验。其用附子Z量,确有过人Z胆识,至今在云南等地仍有一定影响。蒲辅周(1888〜1975年)対附子有着精到的配伍经验。李兴培曾总结蒲氏附子配伍二十三法(见《上海屮医药杂志》,1986年11期26页)。其主要功效为回阳、温阳、温经、温通、温补、温化、温寒等,它如引火归原、平复厥热、反佐纯寒等亦是不可忽视的配伍。但蒲氏恪守“温而无燥”Z规则,认为“药既要对症,用也必须适中,药过病所,温热药的刚燥Z性就难免有伤阴Z弊。”(见《蒲辅周医疗经验》,人民卫生出版社1976年11月版25页)。他还举《伤寒论》附了配伍Z例,如附了汤中配白芍

8、、四逆汤中配W草以及肾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