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道德教育困境与对策分析(共3704字)

高校道德教育困境与对策分析(共3704字)

ID:43623784

大小:23.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0-11

高校道德教育困境与对策分析(共3704字)_第1页
高校道德教育困境与对策分析(共3704字)_第2页
高校道德教育困境与对策分析(共3704字)_第3页
高校道德教育困境与对策分析(共3704字)_第4页
高校道德教育困境与对策分析(共3704字)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校道德教育困境与对策分析(共3704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校道德教育困境与对策分析(共3704字)一、宗教德育的本质和特点宗教德育将道德的本质、终极追求归于神就是将人的责任感、奉献精神、使命感等有价值的道德寄托于有无限价值的神身上,使教徒的道德行为能使他的人生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并从而实现道德对人的终极关怀。宗教德育的本质使其注重促进基于宗教信仰的道德信仰的形成,其道德信仰的形成是通过促使教徒不断学习,接受宗教道德体系和确立这一信念,将这种道德内化为自身行为准则,其过程的完成使个人将外在规范转化为内在道德良心,使个体的道德境界与品格升华,实现道德境界的提升和道德境界的提高。宗教德育通过

2、对神的信仰使教徒确信其道德理想并激发人们追求和达到自身所确信的道德理想信念。这种道德信仰的激发及形成是宗教德育提升信徒道德境界的表现。宗教用神的震慑力约束人的行为,规范人的道德,而德育本身就被认为是“德性的熏陶”,是教育工作者用道德规范教育影响学生并使其将道德转化为自身实践,据调查显示,全社会总人口约98%的人接触过宗教,而道德更是广泛地存在和渗透于日常的生产生活中,所以人们时时都有可能在接受基于宗教对普适性道德的教育。二、我国高校道德教育的现状与困境(一)我国道德教育的现状我国道德教育的现状是将道德仅当作一种知识来进行教育和学习,

3、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高校德育专门化课程化我国高校德育受传统学科观念的影响,存在着道德教育课程化的倾向。我国高校习惯于把德育等同于道德的学科教学,把学校德育任务当成是道德课程教学任务,使学校的其他教育活动由此找到了放弃德育任务的借口,从而很大程度上使德育变成某一门课的任务,变成在一个集中时间段里进行的教学。从而导致高校德育处于孤立的状态。近一个时期以来,高校德育在已被孤立为学科教育的同时,内部也被分解,出现了诸如自信教育、责任教育、诚信教育等分成种类的德育。每个特定德育的内容就像某一学科下面的专业,有各自的教学内容、方法、实践、评

4、价等。各自不同的德育分别进行,安排不同老师上各自内容的课。这种课程化的结果是高校德育功能的弱化。人的德性是综合及完整的,人的道德培养也应是综合及完整的。高校德育应是一个渗透于一切活动中的过程。这种割裂的德育不可能在道德人格培养中真正起作用的。学生只会把这样的德育理解为一种外在于己的规范,一种他人强加的道德意识,很难真正接受这样的德育。2.高校德育内容知识化倾向明显德育必须以知识为基础,但德育不应只停留在知识这一层面。道德的学习不同于知识学习。在德育中,道德知识学习是作为手段而存在,而不是作为目的而存在,使受教育者得到情感的陶冶并提升

5、道德境界才是根本目的。然而,在知识教育的惯性作用下,很多高校的德育课采取了知识化的课程,将道德的观念或规范按知识进行编排。这样的教学方式的德育很难说能帮助解决高校学生的人生目的及人生态度问题,这样的道德教育也很难说对高校学生的生活有多大的助益。这种德育课实际上与真正的德育没有很大关系,只能被理解为是知识教育。3.高校德育采取灌输的教育方式道德教育课的知识化和体系化与灌输的教育方式存在着直接联系。知识化的德育把道德知识像科学知识那样,按部就班按目录“教”给学生,这种教育,老师传授道德知识,学生接受道德知识。所以,这种教学必然以教师为中

6、心,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这种灌输式的教育方式,使德育失去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很容易使学生把道德知识当成与自己生活没有关联的客观知识,导致学生无法产生学习热情。(二)我国高校德育的困境我国高校德育的困境表现在内容和形式相分离,道德包含形式和内容两方面。道德的形式是道德借以存在的形式,涵盖道德知识等内容。道德的内容指在个体中形成的有一定内容的道德规范,包括道德信念、道德原则,是个体内化了的社会道德规范体系。我国高校德育的困境是与我国道德教育的现状分不开的。德教知识化导致德育内容和形式分离,德育的知识化重视道德知识的灌输,片面强调道德的内容

7、,却忽视了道德信仰、情感等道德的形式,使道德的内容与形式处于分裂状态。道德知识只有与道德形式结构即道德意志、道德情感等进行有机的结合,才能使学生获得完整的德行的进步,道德知识的记忆式学习,无法形成完整的德性,进而也无法对学生的日常行为发挥引导和制约作用。我国知识化的德育只关注道德知识的识记与传授,忽视学生的内心体验,导致学生对识记内容的抗拒,很难起到促进学生道德进步的作用,甚至可能导致学生对道德的漠视。三、借鉴宗教德育完善我国高校道德教育的举措宗教德育有重信仰的形上性、重与生活结合的优点,借鉴宗教德育完善我国高校德育体系应集中以下几

8、点:(一)注重道德信仰的教育“人的本质是对生命意义的精神性的诉求。德育的本质和寻求有道德的生活的本质是求索人的生活的终极意义。”这就反映了道德教育对信仰问题的不可回避性。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信仰是道德的归宿,宗教德育其本质就是以后天教育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