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邑文化浅谈

马邑文化浅谈

ID:43628193

大小:73.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10-11

马邑文化浅谈_第1页
马邑文化浅谈_第2页
马邑文化浅谈_第3页
马邑文化浅谈_第4页
马邑文化浅谈_第5页
资源描述:

《马邑文化浅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马邑文化浅谈时

2、hJ:2013/12/109:05:00來源:朔州市三晋文化研究会马邑文化提出已有十余年,一些学者为此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収得了很大的成绩。作为朔州人,我们对马邑文化也很感兴趣,但由于长期从事理论工作,対历史比较牛疏,资料少,基础差,现只能谈些粗浅的看法。目的是为了引起更多学者关注马邑文化,研究马邑文化。一、马邑文化生成的背景1.地理环境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整个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当生产力的发展还处于十分落后的水平时,地理环境起着决定作用。地理环境就是指特定社

3、会所处的自然条件,包括气候、河流、地形、自然资源和矿藏资源等。朔州地处山西省的北部,大同盆地的西南端。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风大雨少,气候干燥,一年四季有风,春季大风多,沙尘眾频发。年降水量400多亳米,多集中于夏季,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山西缺水,朔州同样如此。境内有数条河流,最大为桑干河,流量7立方米/秒。其它像恢河、元子河、浑河、沧头河流量都比较小。这些河流河深岸高,不利于丿IJ來灌溉。直到明清之际才出现了一些小型引水工程。朔州属黄土覆盖的高原地区,山地、丘陵、平原分别占总血积的26.5%、34.3%和39.2%,平

4、原地区有不少盐碱地。山地和丘陵地区适宜发展畜牧业,桑T河两岸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农业以粮为主,种植单一,而且是广种薄收,正常年景亩产也不足100公斤。明朝中后期,随着人口增长和做饭取暖的需要,植被遭到了彻底破坏。解放初期,森林覆盖率只有1%左右。一半以上十地存在水十流失、沙化严重、土地肥力下降的现象。朔州是一个多灾地区,仅明清两朝的史书记载,旱灾、风灾、霜灾、虫灾就多次造成全境人面积减产或绝收。明朝兵部尚书王越的一•首诗反映了雁门关外荒凉的自然环境,“雁门关外野人家,不养桑蚕不种麻。百里并无梨枣树,三春哪得桃杏花。六月雨过

5、山头雪,狂风遍地起黄沙。说与江南人不信,早穿皮袄午穿纱”。清朝丽期,朔州地区经济仍然相当落后,康熙皇帝路经朔州,见地瘠民贫,曾免当年和次年应征地丁银米。山西分普南,晋小、晋北三大部分,地理坏境差异明显,社会文明的发展也呈现出市南向北的态势。2、悠久的历史古人类很早就生活和繁衍在朔州人地上,考古资料显示,位于朔城区桑干河上游的后吃塔峰石器遗址,距今约10万年,属】口石器屮期,与阳高县的许家帘遗址属于同-•体系。后堆塔峰人来自何处?与许家窑人是什么关系?有两种可能:一是许家窑人和后壊塔峰人同为某地(很可能是北京人)古人类的两个

6、分支,一支到达了许家窑,另一支到达了后吃塔峰;二是许家窜人和后吃塔峰人同为某地古人类的一支,他们先到达许家帘,随后不久便有一部分人來到后吃塔峰。后吃塔峰人在朔州历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它证明了朔州的历史已有10万年之久,而不是有些史书所说的近3万年。III石器晚期的峙峪人,距今2.8万年,可能是后堆塔峰人的后代。峙峪遗址出土的石器小巧玲珑,北方细石器的特点棊木定型,是细石器文化的直接先导,被考古学家称为“周口店笫一地点——峙峪系”或“北京人文化一峙峪人文化。”峙峪遗址在我国考古史上占冇重要的位置,被写入不少史书和大学教科书中

7、。新石器早期遗址冇怀仁鹅毛口遗址,距今近万年。鹅毛口遗址是我国华北地区发现的一处大型石器制造场,它与内蒙古大帑和广东的西樵山合称为我国新石器时期的三大石器制造场。新石器中晚期遗址在应县、平鲁、朔城区、右玉均冇多处发现,这说明六T年前的古人类的足迹已遍布朔州各地。朔州三面环山,多条河流贯穿其中,山上茂密的森林,山下广阔的草地,是古人类采集、捕鱼、狩猎的理想场所。大约在五千年左右,中国人类社会开始山氏族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据《史记》记载,黄帝“北逐荤粥(薰鬻广(北狄先期的称谓)。传说中的黄帝不一定确有其人,黄帝应该是部落联盟的

8、称号。黄帝部落联盟同北方的荤粥部落相邻而居,发生“北逐"在所难免。黄帝Z后,有《墨了》尧“北教乎八狄”的记载,说明炎黄尧舜时代,朔州地区一直冇人类生存。朔州地区在夏商时期属冀州,西周时归并州。春秋战国时代,晋国的势力最早进入朔州地区,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破林胡、楼烦,置云中(内蒙古托克托东北古城)、雁门(治所在今右玉县)、代(河北蔚县东北)三郡。秦置马邑县,北齐置朔州,此后的历朝历代,朔州地区都有各种不同的行政建置。3、频繁的战争战争伴随着人类社会,大概在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之前,战争总是要发牛。人类社会最初的战争发卞在原

9、始人群与原始人群和部落与部落之间。黄帝与蚩尤之战,黄帝与炎帝之战,时间之久,规模之大,远古时代实属罕见。当汉民族在中原地区形成后,同四周的其它民族冲突就接连不断,特别是同北方民族的冲突更是频频发生。古代北方民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东北地区的肃慎系统、大漠南北的各族、西北新疆一带的西域各族共三大系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