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2北京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2北京版

ID:43638857

大小:25.39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11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2北京版_第1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2北京版_第2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2北京版_第3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2北京版_第4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2北京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2北京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记金华的双龙洞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依据文本特点进行分类阅读可以提高阅读质量。按照游记的阅读方法要在理清作者游踪的过程中体会景物特点,感受作者情感。这同样是第三学段“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的目标要求。2.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京版教材9册写景单元的起始课文,单元4篇课文运用了不同的写作手法:本文以游览顺序或者说是顺溪而上的顺序描写了金华路上明艳的色彩、变幻的溪流——气势高大的外洞——又窄又矮的孔隙——大而黑,景物变化多端,颜色各异的内洞。中间以过渡句连接,文章语言流畅,结构严谨。表达了游览者喜悦的

2、心情和对自然天成的赞美。《颐和园》是通过对典型景物的描写表现其美丽、宏伟;《乡下人家》则在对景物不同方面的描写中展现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风景;《慕田峪观云海》是在描写与想象中铺展一副云海奇景。多角度的表现形式为学生学习景物描写提供了多种范本。叶老曾经在《爬山虎的脚》一文通过细致的观察用准确的语言对“脚”进行了细致描写。本文又用小船的大小,小船进出孔隙的方法写出了孔隙的窄,用乘船进洞的亲身感受写出了孔隙的矮。加之字斟句酌的语言描写。可见叶老平实、质朴又不失凝练、精粹的语言风格。2.学生分析学生容易了解叶老游览的地方:路上、外洞、孔隙、内洞,并能准确对应文中的相应段落。但不容易

3、准确归纳景物特点,可用归并自然段内容,抓关键词的方式指导归纳。学生能够找到文中的过渡句,但不容易找全更不容易感受其使文本语言联系紧密的作用。可用对比体会的方式引导。学生容易感受文本语言的准确,但不容易结合具体词语体会,可用删词或换词的形式对比体会。3.前期教学状况本课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结构,弄清叶老游览了哪些地方,提出不懂的问题结合文本特点拟定学习方案。第二课时感受景物特点体会作者情感,感悟写法。依据教材要求和学生情况确定了第二课时的三个教学目标。3.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1.在品读语言中感受景物特点,体会叶老游览的喜悦心情和对自然天成的赞

4、美。2.在对比中体会过渡句的作用,了解按游览顺序练段成篇的方法。3.学习并能仿写“孔隙”一段的描写方法体会叶老语言特点。其中在品读语言中感受景物特点体会作者情感,学习并能仿写“孔隙”一段的描写方法是本文学习的重点。学习并能仿写“孔隙”一段的描写方法同时又是本文学习的难点。问题框架(可选项)教学流程示意(可选项)4.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感悟篇章整体1.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记金华的双龙洞》,谁还记得叶老游览了哪些景点?出示:(路上——外洞——孔隙——内洞)2.浏览课文,想一想叶老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这些景点的?谈谈你的理解。依学生发言依次出示,并在学生谈理解的过程中梳理标

5、注。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甸,过了罗甸就渐渐入山。(金华——罗甸——入山)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流出来的。(路上——双龙洞口)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双龙洞口——外洞)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是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外洞——孔隙)大约行了八九米的水程吧,就登录了,这就是内洞。(孔隙——内洞)3.自由读读这些语句,想想它们在文中的作用。(学生容易谈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不容易体会这些语句清晰了作者的记叙顺序,使得文章语句流畅,结构严谨。教师可以直接讲解给学生听)二、畅游双龙,感悟写作手法(一)独游双龙,独自赏景这节课我们就跟随叶

6、老同游双龙,感受那里的自然风光。你可以顺序游览,也可以选择感兴趣的景点游览。在游览过程中完成我们的学习方案:学习方案:默读课文,文中哪些景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画出相关语句,可以边读边想象那里的美景,也可以把景物特点批注在旁边。学生自学批画,教师巡视指导。(二)共游双龙,景物共赏游览金华的双龙洞,哪一处景点给你的印象最深?读读文中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学生在汇报时可能会打乱文章的顺序,依学生发言顺序交流。)如果学生谈到路上的景色美,则一读而过。1.外洞(1)“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教师相机出示照片(2)外洞很大、很高估计学生可从“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和“在那里聚

7、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来体会外洞很大。学生不容易体会外洞的高,可再读这一段结合“……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体会。在想象中读出外洞的特点: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都不觉得拥挤的大会堂该有多大呀!想象外洞的高大读一读。2.孔隙(1)理解孔隙的特点(又窄又矮)。①学生能通过小船的大小、进出内洞的办法体会孔隙的窄。(教师相机出示乘船照片。)出示并引导:如果这样描写“小船的小?”好不好?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仰卧,合适,没法容第三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