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会议旧址导游词

庐山会议旧址导游词

ID:43656033

大小:34.01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11

庐山会议旧址导游词_第1页
庐山会议旧址导游词_第2页
庐山会议旧址导游词_第3页
庐山会议旧址导游词_第4页
庐山会议旧址导游词_第5页
资源描述:

《庐山会议旧址导游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的就是庐山政治文化最有代表性的地方,庐山会议旧址。这里的海拔是1007米。这组建筑由三大部分组成:传习学舍现在的庐山大厦,以及大礼堂也就是现在的会址,和庐山图书馆现在的庐山抗战博物馆。这三栋房子号称民国时期庐山三大建筑。这个地方原来有一个弥陀庵。弥陀庵一般也叫做“火场”,是一个“昔年炼魔之地”,后改名叫“火莲院”。这块"昔年炼魔之地",在20世纪30年代被蒋介石和时任江西省主席的熊式辉等人看中,决定在这里建规模宏大、组织完备的建筑,进行他们的炼魔”。我们先来看下蒋介石在庐山三大建筑中修建的第一栋建筑--庐山图书馆,现在的庐山抗战博

2、物馆。(庐山抗战博物馆检阅台前)修建“庐山图书馆”的讨论是在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的时候,蒋介石那时正在庐山,特别需要图书,以丰富这些来庐山参加集训的军官们的课余生活,于是指示江西省政府督同教育厅、励志社及庐山管理局筹建。当时的建筑设计、工程均由江西省建设厅负责,由南昌的建筑工程师杨荣猷(音you第二声)营造场承包营建,这是庐山第一座由中国人设计并建造的大型建筑。1934年8月开工,1935年4月完工,于8月5日举行落成典礼,并取名庐山图书馆,也叫庐山藏书阁。庐山图书馆在蔡元培、吴宗慈以及陈布雷等人支持之下,藏书非常多。“七.七事变”后,蒋介石曾在

3、这里发表“牺牲不到最后关头,决不轻言牺牲;和平非到完全绝望,决不放弃和平”以及“一经抗战,便牺牲到底,决不再求妥协”等话语。1937年7月17日上午9时,蒋介石就站在我们们面前的检阅台这,对参加庐山谈话会”的人士发表对日宣战的谈话:“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1938年底,由于日寇进逼,当时庐山这惟一的文化事业,不得不停办。解放后,这里改名叫庐山民国图书馆。现在庐山已建设新的图书馆,这个地方已辟为庐山抗战博物馆了。庐山抗战博物馆以“国共合作在庐山”、“庐山孤军战”、“国民政府夏都”等为主要展出内容,

4、着重介绍了庐山在第二次国共合作和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的历史地位。在我们面前的检阅台这大家看到这还有一幅石刻,上面写着“必恭敬止”在字的旁边题跋写着“寇犯中国九江相继失陷余奉命率郎固守庐山顾此白山黑水油然生敬因题四字概取诗曰惟桑与梓必恭敬止之义愿此志与名山同垂不朽云尔 八.一三周年纪念新建胡家位敬题”。这个胡家位,是我们南昌安义人,他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和侵华日军的司令官冈村宁次是校友,当时他任九江保安十一团团长,率领十一团扼守庐山。当时的江西省主席熊式辉是胡家位的舅舅。按照胡家位与熊式辉的关系,他完全可以调离庐山到后方去,但胡家位却毅然留下,他决心要以

5、自己的血肉之躯捍卫中国军人的尊严。1938年8月13日,此时距"八一三淞沪会战"整整一年,胡家位在熊式辉别墅写下这些豪言壮语,以表自己的拳拳爱国之心。我们面前的这个广场上个世纪30年代时命名为“建国坪”,在当时还是个非常大的广场,而在我们一会要上车的那边,大家能看到长冲河西侧的左右有两座桥,这两座桥当时分别叫做“建国桥”和“胜利桥”。我们可以看到在图书馆的左侧还有一栋西式建筑,这个就是1936年建成的传习学舍,全部用钢筋水泥筑成,我们从外面看上去只有四层,但这里面却有六层,当时全部可容1200人居住,每间屋子20-40人。另外,这里面还有教室、办公室等

6、。据1937年7月5日的《江西民国日报》的《炎夏时的庐山》说:“传习学舍,乃国民党中央党部建造的,耗资约五十万元”。1936年起,国民党中央党部庐山办事处设在这里。电话号码:37。“传习学舍”建成后,正面由蒋介石亲自题写了“庐山传习学舍”六个字,解放以后被毁了。抗日战争前,这里是“庐山训练团”一部分团址;第二届“庐山训练团”也是在这里完成的。据资料介绍传习学舍前的四层长而宽的台阶,以及门首为纪念碑式,主旨在于来此受训的国民党政军要员产生一种向上,自尊、自信和受宠若惊的心理。蒋介石、宋美龄也多次在这台阶上与受训人员、部属合影。这个大台阶有意把传习学舍抬高

7、,那么台阶下的空间是如何利用的呢?在第三层台阶的平台下,设计者巧妙地把它作为供洗澡用的“热水包“的放置之处。从这个坡的南边锅炉传送过来的蒸气,在这平台下的三个德国造的铁铸“热水包里将水冲热,再送到大厦的各个洗澡间里。这样设计十分隐蔽,既不需要另建房屋,又无碍于观瞻。下雪时,由于这层钢筋水泥平台下的“热水包”散发的热气,这个平台上的积雪化的最快。1938年日军飞机轰炸庐山,一颗炸弹落在了这层平台上,还好只炸开个窟窿,未伤及“热水包”。1946年蒋介石又命人将被炸的地方修平,一切如故。同年,蒋介石将此楼命名为“庐山大厦”。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七八月间,国

8、民党两期高级将领与大中学校长、训导主任的训练,均在这里进行。1937年7月16日至8月1日,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