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全国卷试题特点,寻找高效复习方法(历史)

研究全国卷试题特点,寻找高效复习方法(历史)

ID:43658741

大小:7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2

研究全国卷试题特点,寻找高效复习方法(历史)_第1页
研究全国卷试题特点,寻找高效复习方法(历史)_第2页
研究全国卷试题特点,寻找高效复习方法(历史)_第3页
研究全国卷试题特点,寻找高效复习方法(历史)_第4页
资源描述:

《研究全国卷试题特点,寻找高效复习方法(历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研究全国卷试题特点,寻找高效复习方法一、全国卷与广东卷区别比较:“三更”:知识要求更广、能力要求更高、试卷难度更大。全国卷的难度系数:年份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难度0.460.460.480.390.38首先我想要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众所周知,高考是指挥棒,高考考什么?怎么考?我们就怎么教,现在高考试题改变了,那么我们在思想上先要绕过弯,需要我们乂从一个新的零开始,重新调整我们的教学,谁先动、谁先主动,谁就占住先机。第二个问题就出现了,我们应该怎样调整?最重要是抓住核心:试题命制的指导思想。二、全国卷怎样考?1、素养立意。自

2、高考恢复以来,历史高考命题不论在试卷内容上,还是命题指导思想以及命题方式、题型设计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标志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命题思路上。先后经历T“知识立意”、“能力立意”阶段,新高考实施后进入“素养立意”阶段。所谓立意,是指试题命制的指导思想和考查目标。这是我觉得与广东卷真正意义上的不同。屮国社会科学院吴伟教授在《历史学科素养与历史能力》一文屮指出:是通过日常教化和自我积累而获得的历史知识、能力、意识以及情感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它的表现形式是,能够从历史和历史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富有个性的心理品质。由“从历史和历史学的角

3、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这句话出发,才能理解《考试大纲》考核目标与要求:①获取和解读信息;②调动和运用知识;③描述和阐释事物;④论证和探讨问题。2、试卷特色。(1)、命题特点。①命题总特色:以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为切入点;以主干知识和时事热点为考点;以学科能力与素养立意为考查目标。②选择题设问灵活,突出思维过程及方法,干扰项迷惑性强;主观题侧重考查特点、背景、原因、比较、启示或认识。③笫41题非常灵巧和开放,对学科能力要求较高,一年一个形式。(2)、知识点分布特点。①、从专题史角度看: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合计分值2013年36分37分12分85

4、分2014年28分20分37分85分2015年20分36分29分85分②、从通史角度看:屮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外国史合计分值2013年30分25分30分85分2014年28分28分29分85分2015年30分27分28分85分三、重视高考试题的常见切入点。(1)周年切入例:(2015-新课标全国I卷文综・34)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2)史学观点、史学研究方法切入例

5、:(2013-新课标全国I卷文综・29)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A.洋务运动一戊戌变法一清末新政B.洋务运动一戊戌变法一辛亥革命C.鸦片战争一中法战争一甲午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一义和团运动一辛亥革命(3)命题者学术专长切入例:(2014-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34)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徳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D.采用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4)社会热点切入例:(2015•新课标全

6、国I卷文综・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5)注意对历年高考真题的价值挖掘。例:(2014•新课标全国I卷文综・32)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A.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B.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C.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D.自

7、杀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四、重视有针对性的专项训练。1、重视对比较史学研究方法的训练。国家考试命题屮心主任刘瓦:历史学科是很强的理性思维学科……历史思维的工具有概括的方法、比较的方法、考证的方法等……如果没有这些思维工具,教材内容是死的,不会活。这种方法贯穿在整个试卷中。历史比较研究方法在高考中在应用极多:以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一为例(40%)题号对比对比类型第24题对比秦国与东方六国横向比较对比周代分封制与秦朝屮央集权制度纵向比较第25题对比宋代前后的儒学纵向比较第31题对比胡佛和罗斯福的反危机措施纵向对比第35题对比屮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与苏俄新

8、经济政策纵向比较第41题对比汉唐时期的地方行政区划纵向比较第45题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的比较横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