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筋膜激痛点的概念

肌筋膜激痛点的概念

ID:43660384

大小:15.32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12

肌筋膜激痛点的概念_第1页
肌筋膜激痛点的概念_第2页
肌筋膜激痛点的概念_第3页
肌筋膜激痛点的概念_第4页
肌筋膜激痛点的概念_第5页
资源描述:

《肌筋膜激痛点的概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肌筋膜激痛点的概念受累骨骼肌上能够被激惹疼痛的局限小区,可触及肌肉的紧绷带(条索),并有患者指认的熟悉感的局限压痛和结节;疼痛会依照肌肉的特征引传至远处(引传痛),并引起运动机能障碍,弹拨式触诊可出现抽搐,以及皮肤肌肉的交感现象。肌肉组织是人体最大的一个单一器官,约占体重的50%,也是磨损最多的组织,400块肌肉的任何一块都有可能因为损伤而出现肌筋膜激痛点,从而产生引传痛和机能障碍,医生往往容易忽略肌肉的问题而更关注骨头、关节、滑囊和神经。肌筋膜激痛点现象的普遍性不容忽视,几乎每个人一生中所出现的与运动机能障碍有关的疼痛都是它惹的祸。国外的研究

2、报告显示:由肌筋膜激痛点所致疼痛的发病率在疼痛医疗中心高达93%,在综合性疼痛中心高达85%:1.肌筋膜激痛点的概念受累骨骼肌上能够被激惹疼痛的局限小区,可触及肌肉的紧绷带(条索),并有患者指认的熟悉感的局限压痛和结节;疼痛会依照肌肉的特征引传至远处(引传痛),并引起运动机能障碍,弹拨式触诊可出现抽搐,以及皮肤肌肉的交感现象。肌肉组织是人体最大的一个单一器官,约占体重的50%,也是磨损最多的组织,400块肌肉的任何一块都有可能因为损伤而出现肌筋膜激痛点,从而产生引传痛和机能障碍,医生往往容易忽略肌肉的问题而更关注骨头、关节、滑囊和神经。肌筋膜激

3、痛点现象的普遍性不容忽视,几乎每个人一生中所出现的与运动机能障碍有关的疼痛都是它惹的祸。国外的研究报告显示:由肌筋膜激痛点所致疼痛的发病率在疼痛医疗中心高达93%,在综合性疼痛中心高达85%:1.大部分有肌筋膜组织源性疼痛的病症(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肌筋膜炎、肌痛症、肌疲劳综合征等等),尤其是引起运动机能障碍的疼痛,都是肌筋膜激痛点所引起。2.那些以解剖部位命名的疼痛症候群(紧张性头痛、偏头痛、颈椎病、肩周炎、肩胛骨胸骨症候群、胸廓出口综合症、网球肘、腰肌劳损、腰椎后关节紊乱、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等),绝大多数也是由肌筋膜激痛点引起。3.还有很多源自

4、于肌筋膜激痛点的疼痛被误诊为内脏疾病(例如:胸肌的激痛点引发的疼痛很像心脏疾患,其症状很容易误诊为神经性的、心理性的、或是行为性的)肌筋膜激痛点引起的疼痛,不仅发病普遍,而且诊断误区很多,以至于花费大量金钱和精力都无法缓解,给患者的身心造成极大的痛苦。这是每一个疼痛科医生每天都要面临的苦恼。在了解肌筋膜激痛点之前我们先来简单的复习一下肌肉的结构:肌肉由肌腹、肌腱和其中的神经、血管组成:① 肌腹:位于肌肉中间部,能收缩,主要由肌纤维构成。肌纤维(约100—150条)集合起来成为小肌束,若干个小肌束集合成大肌束,若干个大肌束最后合并成一个肌腹。每条

5、肌纤维、肌束和肌腹外都有结缔组织膜包裹。包裹每条肌纤维的称肌内膜,包裹肌束的称肌束膜,包裹肌腹的称肌外膜。肌内膜、肌束膜和肌外膜通称为肌膜,是肌肉的支持组织,血管、淋巴管和神经随着肌膜进入肌肉内,对肌肉的代谢和机能调节具有重要意义。肌膜向两端延伸于肌腱,并与之紧密愈合(见图2-1)。所以肌肉和肌膜唇齿相依不可分割,故称肌筋膜。② 肌腱:位于肌腹两端,由致密结缔组织组成,无收缩功能,肌腱的纤维不是平行排列的,而是相互交织排列形成辫状,以抵抗强大的张力。③ 血管:肌腹有丰富的血管分布,每平方毫米有3000条毛细血管。而肌腱的血供相对较少。④ 神经:

6、分为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交感神经(见图2-2)。感觉神经起于肌梭和腱梭,主要向神经中枢(脑或脊髓)传递肌肉收缩的感觉;运动神经支配骨骼肌的运动。一个运动神经细胞(包括细胞体和它的突起)和它所支配的肌纤维构成一个运动单位(又称运动终板),位于肌腹部位,安静状态下各骨骼肌都有少数运动单位的肌纤维轮流交替收缩,使肌肉保持一定的张力以维持人体一定姿势;交感神经随血管进入肌肉主要起调节肌肉的营养、物质代谢和生长发育的作用(见图2)。JanetTravell及DavidSimons所著的《肌筋膜疼痛与机能障碍——激痛点手册》一书中,收集了大量临床和实验方面

7、的研究,证实了肌筋膜激痛点的存在和病理生理及神经生理学的基础,找出了肌筋膜激痛点引起疼痛、肌肉机能障碍及病理变化的原因:肌筋膜激痛点引发疼痛的原因——由位于骨骼肌肌腹的运动终板(神经肌肉结合部)机能障碍所致。肌筋膜损伤后造成肌节短缩,会产生如下病理变化:1.肌肉的过度负荷(急慢性损伤),产生持续或过度的神经冲动,使肌运动终板功能异常,神经末梢释放高浓度的乙酰胆碱,产生持续性肌节缩短和肌纤维收缩,从而出现了运动终板处的收缩小节。2.慢性持续肌节缩短大大地增加了局部能量的消耗和局部血循环的减少——缺血和低氧又可刺激神经血管反应物质的释放,这些物质使

8、传入神经致敏从而引起触发点疼痛,并反过来刺激异常的乙酰胆碱释放,形成一个正反馈的恶性循环(对短缩肌节的拉长可以打破这个环)。3.长期肌节短缩,还会产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