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1 登月之旅苏教 6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1 登月之旅苏教 6

ID:43660999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12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1 登月之旅苏教 6_第1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1 登月之旅苏教 6_第2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1 登月之旅苏教 6_第3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1 登月之旅苏教 6_第4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1 登月之旅苏教 6_第5页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1 登月之旅苏教 6》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让科学史学习更有科学味——谈《登月之旅》一课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登月之旅》这一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首课。本单元主题是《探索宇宙》,是根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有关“天空中的星体”的内容标准来建构的,让学生通过了解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认识科学的进步和人类智慧的潜力;引领学生进入天文殿堂,打开宇宙这本大书进行遨游。月亮是地球的近邻,千百年来,人类一直在努力了解月球,期望能揭开其神秘面纱。《登月之旅》这一课正是遵循人类探索月球的科学历程,一步步在学生面前展现人类探索月球奥秘的足迹月球的特点和。这是一节典型的学

2、习了解科学发展史的课,但是我不能把目标仅定位在知识传授上,如何在教学中体现科学的特点,是我重点考虑的内容。我的想法有以下几点:一、渗透科学的积累性。教学内容的组织我分成三部分展开,第一环节:介绍古代对月球的观测方法和发现。第二环节:了解近代借助望远镜的观察及其收获。第三环节:了解现代登月的创举和成果。按照时间顺序,以科学方法和科学认识两条纵线平行前行,一边了解科学方法的变革,一边了解由方法改变而带来的全新认识。同时渗透科学是逐步向前发展的,科学进步是连贯的进步这样的思想。二、培养理性的怀疑精神。月球表面的众多环形山是如何形成的?科学家作

3、出了火山说和陨石流星撞击说等多种解释,但是这仅是对观察现象的一个假定性的解释,或者说是对所提出问题的推测性回答,并不是科学家真正观察到了现象的发生而作出的结论。所以这里可以引导学生合理地对这些解释进行质疑,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这也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能力、培养理性怀疑精神的一个机会。三、体现科学的实证性。科学需要证据,科学只重证据。因此,在课堂上不能仅是说教,要利用多媒体呈现相关材料,提供确凿的事实性素材给学生观看,选择选择可信度比较高的媒体发布的文字、图片、视频等素材。让学生在“亲眼见到”的情况下增强感性认识。本课的教学目标:1、了解

4、人类探索月球的过程。2、知道月球的基本情况。3、通过环形山形成的模拟实验,培养质疑能力和求证精神。4、会提问,会思考。教学重点: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知道月球上的基本情况。教学难点:对环形山的成因进行讨论,提出合理的怀疑。教学准备:课件,月球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月夜图片)看,多么美好的夜晚,明月高挂天空,这就是月球,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天体。从古时候起,美丽的月亮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人类探月的历程。(板书课题)二、了解古人对月球的研究成果和方式1、提问:几千年前,古人用什么方法观察月亮呢?(适时板书:古代肉

5、眼观察)2、古人通过观察能发现什么呢?(主要是指发现月相的周期变化、月食等现象,提供相关图片素材,师适时介绍夏历的创造和应用。)3、(出示月球圆月时阴影部分很清晰的图片)讲述: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人们竟然也能发现这些规律,但是他们还没有满足,还想了解更多,于是编出有关月亮的神话故事,你知道哪些?4、你知道古人是根据什么现象编出这些故事的吗?师适时解释:满月时,月亮上的这些阴影,古人觉得这像一棵桂花树、这象一个人……这些阴影是怎么回事呢?月亮上面到底有什么?人们真想知道啊!设计意图:古人对于一些现象没法用科学来解释的时候,就会编出一些故事

6、来进行解释给心灵以安慰。这里引入神话只是让学生意识到古人想要进一步了解月球的渴望,虽然神话不是科学,但是这些神话却也是以观察到的一些现象为基础的,这便是根据月球上阴影的形状,带领学生观察阴影,不仅能让他们意识到古人观察的细致,也从中看出古人不断探求未知、期待更多发现的心理。关于神话故事的具体内容,我们在课堂上不必过多讲述,不能因为神话中的一些非科学因素混淆了学生的科学概念。三、了解近代借助望远镜的观察及其收获。1、历史发展到近代的1609年,人类对月球的了解出现了大的跨跃。伽利略用一架直径不到3厘米的自制望远镜,瞄准了月球。(出示伽利略

7、、望远镜图片)他看到了什么呢?谁能来描述一下。(出示月球表面比较清晰的图片)2、讲述:月球上竟然是凹凸不平的,这可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啊,因为之前人们都以为月球表面是光滑的,想一想,能够纠正人们错误的认识,都靠什么的帮助?(师适时板书:近代借助望远镜观察)3、伽利略之后,有更多的科学家利用更先进的望远镜观察月球,看得也更清楚,让科学家感兴趣的是众多的环形山,它们是如何形成的呢?4、师解释:起初科学家认为是火山喷发形成的。对这个说法,你觉得它合理在哪里呢?(同时出示月球环形山、地球上火山喷发、火山口的图片,让学生在观察中对比和思考)5、那么

8、这个说法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呢?小组讨论后交流。4、科学家也在不断探求真相,大约50年前,他们又提出是流星和陨石撞击形成环形山的解释。我们先来做一个模拟实验。用沙盘代表月面,大小、形状不同的石头代表不同的陨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