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伟长的自强不息

钱伟长的自强不息

ID:43662106

大小:131.01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10-12

钱伟长的自强不息_第1页
钱伟长的自强不息_第2页
钱伟长的自强不息_第3页
钱伟长的自强不息_第4页
钱伟长的自强不息_第5页
资源描述:

《钱伟长的自强不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钱伟长的自强不息钱伟长:36岁学力学44岁学俄语 64岁以后学计算机陈鲁民2010年08月13日07:3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钱伟长:36岁学力学44岁学俄语 64岁以后学计算机--中国共产党新闻窗体顶端【字号大中小】 打印 留言 社区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E-mail推荐:窗体底端  刚刚仙逝的上海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钱伟长,是一个传奇式的老人。早在上世纪60年代,他就与钱学森、钱三强一起被周恩来总理称为我国科学家中成就卓越的“三钱”。钱伟长老人学富五车,著作等身,是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近代力

2、学、应用数学的奠基人之一,特别是在弹性力学、变分原理、摄动方法等领域有重要成就。  “学到老,做到老,活到老”是钱伟长的口头禅。他认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不会老化,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他说:“我36岁学力学,44岁学俄语,58岁学电池知识,不要以为年纪大了不能学东西,我学计算机是在64岁以后,我现在也搞计算机了”。90多岁高龄时,他还表示“到现在,晚上9点以后是我的自学时间。”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什么叫做“自强不息”。  因为自强不息,他一生不论怎么坎坷,遭到什么样的境遇,都始终没有停下探索的步伐;因为自强不息,他勤思好学,不甘人后,直到耄

3、耋之年,仍然头脑清晰、思维敏捷,活跃在教学、科研一线,精神仍处于相当年轻的状态,不知老之将至;因为自强不息,他在科学、政治、教育每个领域取得的成就都是常人无法企及的。  钱老的人生辉煌,中外闻名,得益于他的自强不息精神,得益于他“学到老,做到老,活到老”的生活习惯,所以,他就能在相同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涉猎更多的学科,做出更多的贡献,谱写出更壮美的人生篇章。其实,推而广之,古往今来所有的卓越人物,无一不具有自强不息精神,也大都是“学到老,做到老,活到老”的楷模。 孔子,一生勤奋,好学不辍,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奔波不息,周游列国,七十高龄

4、尚且“读《易》,韦编三绝”。 明末顾炎武,奋斗一生,始终自强不息,直到老境仍以诗自励:“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他认为“有一日未死之身,则有一日未闻之道”。王夫之于垂暮之年,疾病卧床,犹克服各种无法想象的困难,勤奋著书。《姜斋公行述》说他:“迄于暮年,体羸多病,腕不胜砚,指不胜笔,犹时置楮墨于卧榻之旁,力疾而篡注。”  《说苑·建本》记,晋平公向师旷问道:“我年七十岁了,很想再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师旷说:“为什么不把蜡烛点着呢?”因为“年少又能好学,如同升起的太阳,阳光渐明。年壮又能好学,如同中午的太阳,光芒四射。年老又能好学,

5、如同点燃的火炬,火光明亮。”这也就是说,只要我们有自强不息的精神,有不服老的韧劲,什么时候学习都是必要和有益的。如今,常见人不过50出头,便自称“老了”,“不中用了”,什么也不想学,什么也不愿干,浑浑噩噩,消极度日,他们过去不可能有出息,今后更不会有作为,与钱老的自强不息精神相比,如同霄壤。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斯人已逝,精神长存,我们当与钱老同行,继承其衣钵,弘扬其精神,奋发有为,自强不息。校园文化>>详细信息 钱伟长教授谈学习的原则学生处  2008-10-17文章浏览数:325   人的一生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怎样用最少的时

6、间把新知识学到手?上海工业大学校长钱伟长教授谈了他长期坚持的两条学习原则:   第一条原则是:对所有知识不要背,除了外文之外,什么也不要背。下课后只想一想今天讲了一个什么题目,一个题目分哪几个内容,每个问题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它的结论是什么。大考前从头到尾回想一下,把次要的东西删掉,留下你认为主要的东西。   第二原则是:在学习中学会抓全局、抓重点。学习中要懂得跨越困难,大踏步地前进。从全面来了解局部的困难是很容易解决的。   钱伟长教授说,他一辈子采用的就是这样的方法,坚持下来,收到了他自己满意的效果。力学大师钱伟长谈大学学习方法2008-

7、9-815:48:27关于学生的学习方法问题,每个人的认识不尽一样,是教育界长期以来有争论的一个问题。我讲的是自己的一些经验,以及我所熟悉的一些人的经验。一、不要死记硬背。孔夫子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学而不思则罔”。指学习的时候要思考相关的问题,不边学习边思索,会什么也学不到。这是一句很有名的话,可是常常被很多人忘了。清朝“扬州八怪”之一,书法、画和诗“三绝”的著名学者郑板桥,在山东潍县做县官时,发现一个十五岁左右的贫穷青年,天资很好,过目不忘,很多东西念过一、两遍,就可以准确背诵出来。可是郑板桥提个相关的问题,这个青年人支支吾吾地回答不清

8、楚。又提出第二个问题,这个青年更是答不上来。他发现这个青年人完全是在靠记忆进行学习。郑板桥就给他讲了“学而不思则罔”的道理,告诉他,学习一定要思考,不能靠背诵,不然是不会有出息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