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663301
大小:3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2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抵抗弯曲》 教科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第一课抵抗弯曲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柱”和“梁”,梁比柱容易弯曲。2、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过程与方法:1、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并得出合理结论。2、用简单实验说明横截面为长方形的横梁为什么都是立着安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大胆假设又能在实验中小心求证。教学重点:纸的宽度、厚度与抗弯曲能力有什么关系的研究。教学难点:1.对科学实验中变量的识别与控制。2.分析对比数据的变化从而得出结论。教学准备:为小组准备:长度、宽度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相同的卡纸粘贴而成),长度、厚度相同、宽
2、度不同的纸条;铁垫圈或硬币、筷子或尺子、胶棒。教师自己准备:有关的建筑图片,课件。教学过程:一、质疑导入新课:(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先看一段录像。提问:你认为是什么原因使桥梁坍塌?学生回答。1、谈话引入:很早以前,人们就开始造房子、修桥梁了。(随后出示建筑图片供学生观察并思考)(课件)看看下面的房子和桥梁,它们在建筑结构上都有哪些共同点?2、引导学生认识柱子和横梁:图片导入了解:房子和桥梁都是依靠柱和梁支撑的。这要通过观察、比较最简单的房子和最简单的桥的结构特点来认识。用板凳来比喻柱和梁,用板凳来比喻房子和桥梁,学生就容易理解房子和桥梁结构的共同点了,因为它们在结构上都和板凳
3、是类似的。(二)提出问题、大胆猜测:1.教师先演示,再指导小组实验:让学生用手分别向下压平放架空的筷子和筷子的上端,观察加力过程中平放架空的筷子和直立筷子的变化情况。2.根据学生汇报情况小结:通过对比让学生认识到,柱子承受的压力是要把柱子压短、压碎,这当然是很不容易的。横梁承受的压力要把横梁压弯、压断,这就比较容易了。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和断裂。所以,研究横梁抗弯曲能力就很重要了。(板书课题:抵抗弯曲)4.提问:横梁抗弯曲能力与什么有关?5.根据学生猜测作小结。(课件)(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与材料、长短、宽度和厚度有关)(板书)二、新授:提问:在同学们的学习生活中用得最多的就是纸,那么
4、你们在学习中特意去留心纸的特性了吗?那么,今天我们就用纸来当作横梁,研究它的宽度和厚度与抗弯曲的能力。(一)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研究。1.给出研究任务:横梁的宽度与它的抗弯曲能力有什么关系?(课件)2指导学生设计研究方案,并提示:用卡纸代替横梁。为了使实验更准确,应改变哪些条件?怎样改变?应控制哪些条件不变?3.组织学生交流。根据交流情况总结出对比实验的要求。4.提示:实验注意事项5.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并填写该实验数据汇总表。6.指导学生分析该汇总表上的数据,并得出结论:增加横梁(卡纸)的宽度可以增加横梁(卡纸)抗弯曲的能力。(板书)(二)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大小。1、教师提出问题
5、:薄的纸连自身重量都不能承受就弯曲了。那厚的纸呢?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加大纸的厚度,纸的抗变曲能力会怎样呢?给出研究任务:横梁的厚度与它的抗弯曲能力有什么关系?(课件)2.要求学生小组合作设计研究方案,并收集实验数据。3.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该汇总表上的数据变化规律,并得出研究结论:加横梁(卡纸)的厚度也可以增加横梁(卡纸)抗弯曲的能力。(板书)4.指导学生分析、对比两张汇总表,并思考:要提高横梁的抗弯曲能力,增加它的宽度和厚度,哪一个效果更好?(课件)5.组织学生讨论并得出结论:要提高横梁的抗弯曲能力,增加它厚度,效果更好些。(三)横梁平着放好,还是立着放好。(课件)1.假如尺子就
6、是一条横梁,你准备如何安放在两根柱子之间呢?你能用今天的知识来解释这样安放的理由吗?2.我们来用塑料尺体验横压和竖压有什么不同?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可以用尺子来做个实验证明)3.(指着教室里的梁)观察教室顶上的钢筋混凝土横梁,这些横梁是什么形状的?是平着放的还是立着放的?4.你还在其他地方看到过这样类似的情况吗?三、课堂总结、课外拓展1.引导学生小结:这节课同学们通过合作探究“横梁抗弯曲能力与什么有关”的问题,得到了哪些收获。2.课外任务:要想增加横梁的抗弯曲能力,除了增加它的宽度和厚度,你还有别的办法吗?板书设计:抵抗弯曲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与材料、长短、宽度和厚度有关。宽度:增加
7、,抗弯曲能力会增加。厚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会大大增加。教学后记本课纸的宽度和厚度经过特意的选择,实验中能反映出宽度、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解决了本课的重点;把课的重心放在让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变量识别与控制上,通过讨论及实际操作解决了难点;本设计运用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引领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使学生获得了感性的体验并上升为“理性的科学概念”,很好地培养了小学生的科学实验的能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