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止血材料的研究进展

急救止血材料的研究进展

ID:43669319

大小:424.7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12

急救止血材料的研究进展_第1页
急救止血材料的研究进展_第2页
急救止血材料的研究进展_第3页
急救止血材料的研究进展_第4页
急救止血材料的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急救止血材料的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70·材料导报A:综述篇2013年2月(上)第27卷第2期急救止血材料的研究进展”李钒,田丰,刘长军,杨健(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天津300161)摘要急救止血材料是特别针对外伤出血危重伤员现场和院前紧急救治使用的止血材料。综述了近年来高分子多糖类和无机类止血材料的止血机理和性能,概述了部分急救止血材料的应用进展,并针对目前止血材料的不足,展望了后续发展方向。关键词急救止血材料壳聚糖介孑L硅中图分类号:R318.08;R944.2+7文献标识码:AAdvancesinEmergencyHemostaticMaterialsLIFan,TIANFeng,

2、LIUChangjun,YANGJian(InstituteofMedicalEquipment,AcademyofMilitaryMedicineSciences,Tianjin300161)AbstractTheemergencyhemostaticmaterialsarespecificallyusedforcriticallywoundedandpre-hospitalemergencytreatment.Thehemostaticmechanismsandpropertiesofrecentpolysaccharideandinorganicmaterials

3、aresummarize&Theapplicationprogressofsomeemergencyhemostaticmaterialsarereviewed.Theexistingproblems,thedevelopmentofhemostaticmaterialsarealsodiscussed.Keywordsfirstaid。hemostaticmaterials,chitosan,mesoporoussilica0引言外伤出血是战场及各类事故现场的最常见伤情之一,出血失控是导致伤员现场死亡的首要原因r1_4]。即使伤员能被送至医院抢救,院前大量失血仍会造成

4、后期较高的死亡率和严重的并发症(如截肢等)。因此,在现场和院前对伤员出血进行有效控制的意义重大。事实上,出血导致的伤亡大多是可以避免的。止血带是能控制出血的救生器材,但对于人体很多部位如胸、腹、头、颈等止血带是无法使用或无效的。传统止血材料(如棉纱、绷带)对于不规则形状、深、窄、动脉破裂等现场常见创伤的止血效果很不理想。因此,开发针对现场和院前急救用的,快速、安全、有效的新型止血材料成为医学和生物材料科学领域中的重要课题。1止血材料研究进展当前的止血材料从作用机制上大致可分为3类:第一类是直接或间接提供外来的凝血成分来提高伤口部位凝血成分浓度,进而加速产生凝血(如纤维蛋

5、白类止血材料);第二类是通过材料的物理或化学作用使伤口部位自身的凝血成分浓缩、聚集,从而加速凝血(如高分子多糖类、无机类沸石等);第三类是利用材料对组织很强的粘着力直接封闭创面,从而实现止血(如q氰基丙烯酸酯类材料)。然而,并非所有止血材料均适用于现场和院前急救,美国陆军外科研究所和国防医科大学认为理想的现场急救用止血材料应具备以下特点r5]:①可直接用于出血创面并能在2rain内控制大动脉和静脉出血;②使用前不需要混和或其它准备工作;③使用简便,即使是非医务人员也可熟练应用;④轻质耐用;⑤较宽温度范围内(一10~55℃)也能保持性质稳定,可以长期储存(至少2年有效期)

6、;⑥无组织伤害或感染危险;⑦价格经济,易于广泛装备。纤维蛋白类止血材料一般都含有高浓度的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有时还有氯化钙、凝血因子Ⅻ、抗纤维蛋白溶解药等,可促进血凝块更迅速地形成M],其主要缺点是环境适应性差,保质期短,价格昂贵[7]。a氰基丙烯酸酯类组织密封胶材料存在同样问题,且其对操作要求也较高,因此这两类材料都主要应用在临床手术中[8]。目前主要集中于较为接近上述要求的高分子多糖类和无机类止血材料的研究。1.1高分子多糖类止血材料高分子多糖类止血材料的典型代表是壳聚糖。壳聚糖是一种天然的阳离子多糖,自1983年MaletteWG等[9]首次发现壳聚糖的止血功能后

7、,国内外学者纷纷尝试用壳聚糖研制止血敷料。2002年,HemCon的壳聚糖敷料获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认可,随后在美军阿富汗和伊拉克战场发挥重要作用而闻名于世,HemCon是壳聚糖醋酸溶液冻干后的薄片。壳聚糖的止血机理可能为[1⋯:①与组织紧密粘着,封闭创面;②降低局部一氧化氮浓度而导致血管收缩,减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2ZXlo004801—003)李钒:男,1981年生,博士生,从事高分子及纳米生物材料研究Tel:022—84656758E-mail:vanadium_1981@163.corn田丰:通讯作者,男,19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