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苏联模式的兴衰

第三讲:苏联模式的兴衰

ID:43672136

大小:4.54 MB

页数:91页

时间:2019-10-12

第三讲:苏联模式的兴衰_第1页
第三讲:苏联模式的兴衰_第2页
第三讲:苏联模式的兴衰_第3页
第三讲:苏联模式的兴衰_第4页
第三讲:苏联模式的兴衰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三讲:苏联模式的兴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高旭红第三讲苏联模式的兴衰本专题追问问题之一:十月革命胜利后,各社会主义国家在自身建设实践中普遍存在“急于求纯、急于求成、急躁冒进”的问题,虽然也遭到一些人的抵制和反对,但始终未能根本扭转局面,这是为什么?而那些自觉抵制和反对这种错误倾向的人几乎无不遭遇不幸,这又是为什么?本专题追问问题之二:社会主义国家从20世纪40年代末就陆续走上了改革道路,可为什么这种改革推行了半个世纪也没有根本解决社会主义自身存在的问题,最终苏联东欧国家都发生了剧变?制约改革深化的主要障碍何在?我们又该吸取怎样的教训?苏(俄)苏联领导人列宁(在职7年)斯大林(29年

2、)赫鲁晓夫(11年,政变下台)勃列日涅夫(18年),安德罗波夫(2年)契尔年科(1年)戈尔巴乔夫(6年,政变下台)1917—1991:74年社会主义建设历史三个时期:1917—1924:列宁的东方式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1924—1953:斯大林模式(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3—1991:后斯大林时期苏联改革、困境与解体现代化的核心: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政治——民主化、法治化经济——工业化、城市化、全球化思想文化——科学化现代化任务苏联现代化的主要成就是什么?存在哪些严重缺陷?第三讲苏联模式的兴衰一、列宁对东方式建设道路的探索

3、二、斯大林模式叙评三、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一、列宁对东方式建设道路的探索1、“直接过渡”(1917-1918年)强行剥夺大商业和大工业,实行国家垄断,实行计划经济,消灭小农经济和资本主义,直接实现社会主义。“赤卫队进攻资本”。外国干涉军和国内武装叛乱的联合进攻¾国土被敌人所占,工厂停工,人民挨饿苏维埃政权面临危机1918年,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战时共产主义”(1918-1921年)项目主要内容农业政策工业政策贸易政策分配制度劳动方面余粮收集制,国家实行对粮食的垄断政策,不允许私人买卖。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将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

4、制。实行贸易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按照平均分配原则实行消费品的实物配给制,城市居民的口粮按等级定量供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普遍劳动义务制,保证了劳动力的供给。余粮收集制时期的粮食征购量变化1918年10790万普特1919年21250万普特1920年36700万普特(1普特=16.38千克)1920年俄国的经济状况※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评价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方面是战争环境的特殊需要,为集中人力物力、保证击败武装干涉者,赢得国内战争的胜利起了很大作用。另一方面,企图在小生产者占优势的落后基础上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行不通。战时共产主义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的一条道路,作为

5、社会主义一种经济模式和政治体制来说,是不成功的。“不劳动者不得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局限性:第一,脱离了落后国家客观现实。第二,破坏了工农关系。第三,禁止商品货币流通是脱离实际的空想。1920年苏俄发生的示威游行面对着农民的反抗,列宁开始重新思考新的探索之路……3、“新经济政策”(1921-1924年)战争的破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失误苏俄国民经济濒临崩溃农民暴动企业生产低迷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1921年,俄共(布)十大通过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比较项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内容作用农业政策工业政策贸易政策分配制度余粮收集制全

6、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配给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国家资本主义恢复自由贸易,允许商品买卖按劳分配制减轻了农民负担,缓解了政府和农民之间的矛盾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工人工作的积极性租借制、租让制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在公有制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高度集中,行政管理。单一的公有制体制。项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特点管理方法、手段经济体制阿曼德·哈默,一位大学时代就成为百万富翁的美国商人,他曾受到列宁的亲切接见;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建立了友谊;与利比亚国王是莫逆之交;与美国总统罗斯福、艾森豪威尔、肯

7、尼迪、尼克松都有密切联系;邓小平曾亲自邀请他到中国访问…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利用市场、商品和货币关系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评价:新经济政策的实行,不仅有利于改善苏俄经济形势、巩固苏维埃政权,而且反映了列宁对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新思考。4、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思考在落后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不是简单地摒弃资本主义,而是要善于学习、借鉴和利用资本主义一切有用的东西。“社会主义能否实现,就取决于我们把苏维埃政权和苏维埃管理组织同资本主义最新的进步的东西结合的好坏”。4、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