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经济体制与改革之比较

苏联经济体制与改革之比较

ID:43678053

大小:4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2

苏联经济体制与改革之比较_第1页
苏联经济体制与改革之比较_第2页
苏联经济体制与改革之比较_第3页
资源描述:

《苏联经济体制与改革之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苏联经济体制与改革之比较一、苏联(俄)经济体制比较项冃背景内容影响及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7——1921年)①协约国对苏俄进行武装干涉;②国内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①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②工业:国有化(对小企业实行监督);③商业:取消商品贸易;④分配:强制劳动。进步性: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局限性:有些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如余粮收集制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新经济政策(1921—1928)①恢复国内战争遭到严重破坏的经济;②战吋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③国家无能直接领导和组织所有企业的生产。①农业:实行同定的粮食税;②

2、工业: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归国家所冇;中小企业由国内和国外的资本家经营;③商业:允许自由贸易;④分配:按劳分配。①找到了一条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即当生产力发展吋,必须变革9Z相适应的生产关系;②巩固了工农联盟;③恢复了国民经济经济。斯大林体制(20世纪30年代)①斯人林成为苏联的最高领导人;②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五年计划;③取消新经济政策。①实行单一的公冇制;②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③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④以轻工业和农业为代价,优先发展重工业.进步性:苏联取得了巨人的成就。局限性:①超越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且逐渐個化;②农轻重比例失调,

3、影响了农民的生活和主产积极性;③二战后涎牛的社会主义国启示:①农业政策的制定,必须切实维护农民的利益;②必须从实际出发,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卜。家大都照搬苏联经验。教训:①经济落后的国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有积极作用;②但长期片面发展重工业,强调产值、产量,农民负担太重;③超越了苏联工产力发展阶段。二、苏联的经济改革比较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背景体制弊端日益暴霧;农业问题堪忧;斯大林逝世。赫氏改革成效不大,纠正赫氏改革混乱经济全面滑坡,社会陷入危机边缘措施农业给予农民一定私有生产资料开荒增产,种植玉米运动扩人自主权,降低指标,提高价格,放松对个人副

4、业的限制推行“加速战略”方针、实施根本性变革、改革所有制、允许个体经济存在,后转向政治改革工业部分管理权下放地方,推行“物质利益原则”推行新经济体制,注意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企业经营口主权评价积极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取得一定成效。打开改革之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精神。前期收到一定效果,经济有所提高突破旧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却没有具体nJ行的配套措施;政治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国内局势失控,导致苏联解体局限没有突破IH体制;脱离实际;盲目性人;个人作风急躁,反复无常,造成混乱没有突破IH体制;后期趋于保守,改革陷于停滞;与美国军备竞赛,使经济发展速度放缓,英至滑坡;三、

5、“斯大林模式”与西方、中国模式比较西方模式(英国)斯犬林模式屮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牛•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私有制牛产资料公有制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工业化道路先轻工业后重工业优先发展重工业农、轻、重协调发展农业制度资本主义大农场集体化农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内阁制、两党制。苏维埃体制(高度集权)、一党制、终身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