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论文格式要求

小论文格式要求

ID:43678350

大小:4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12

小论文格式要求_第1页
小论文格式要求_第2页
小论文格式要求_第3页
小论文格式要求_第4页
小论文格式要求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论文格式要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论文格式要求一、题名题名应以简明、确切的词语反映文章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要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并有助于选定关键词。中文题名不超过20个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题名中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语、字符、代号以及结构式和公式。文献标识码为A、B、C三类的文章还应有英文题名。二、作者及其工作单位1、文献标识码为A、B、C的文章,应标明作者的工作单位,包括单位全称及所在部门、所在省市名及邮政编码;单位名称与省市名之间应以逗号分隔。整个数据项用圆括号括起。作者工作单位直接排印在作者姓名之下。2、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应在姓名右上角加

2、注不同的阿拉伯数字序号,并在其工作单位之前加与作者姓名序号相同的数字,以便于建立作者与其工作单位之间的关系;各工作单位之间连排时以分号隔开。还应有英文署名。三、作者简介的格式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四、摘要凡文献标识码定为A、B、C三类的期刊文章均应附中文摘要,其中A类文章还应附英文摘要。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不应出现图标、冗长的数学公式和非公知的符号、缩略语。篇幅在100-300字之间,用第三人称写。它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五、关键词关键词是为文献管理而选取的能反映论文主题的词或词

3、组,凡文献标识码定为A、B、C三类的期刊文章均应附中文关键词,有英文摘要者还应同时给出英文关键词。一般每篇文章标注3-8个。可以用自由词,也可以用主题词,一般应用主题词。多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间隔。六、正文格式1、层次标题都要简短明确,同一层次的标题应尽可能“排比”,即词(或词组)类型相同(或相近),意义相关,语气一致。2、层次标题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用下圆点“・”相隔,末位数字后面不加标点,如T”,“2.1”,“3.1.r等;各层次的序号均左顶格起排,后空一个字距接排标题。3、层次标题要醒目,其字体与非标题要有明

4、显的区别。七、参考文献1、参考文献是反映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和论文有科学依据的表示。也是作者遵守知识产权的表示。没有参考文献的论文不收。2、参考文献著录项目(1)主要责任者(多个责任者之间以“,”分隔,注意在本想数据中不得出现缩写点主要责任者只列姓名,其后不加“著”、“编”、“主编”、“合编”等责任说明。)(2)文献题名及版本(初版省略)(3)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4)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5)文献出处或电子文献的可获得地址(6)文献起止页码(7)文献标准编号(标准号、专利号……)3、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识M—专著

5、D—学位论文DB—数据库DK—磁盘c—论文集R—报告CP—计算机程序CD—光盘N—报纸文章S—标准EB—电子公告0L联机网络J—期刊文章P—专利MT—磁带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文献类型表示建议采用单字母“A”;对于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建议采用单字母“Z”4、参考文献与注释的区别参考文献时作者写作论著时所参考的文献书目,一般集中列表于文末;注释是对论著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一般排印在该页地脚。参考文献序号用方括号标注,而注释用数字加圆圈标注(如①、②……)5、文后参考文献表编排格式(1)专著、论文集、学术论

6、文、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2)期刊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3)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4)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5)国际、国家标准[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6)专利[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7

7、)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目[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8)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例文:分灾模式结构防灾减灾设计概念的再思考李志刚'陈向东】王平2张玉顺'(1•大连理工大学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辽宁大连116024;2•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80;3•广东省地震研究所,广东广州510070)摘要:简要回顾了结构防灾减灾设计概念的发展;从结构的分灾思想、分灾元件、分灾模式

8、、分灾设计基本原则等方面,系统研究了“基于分灾模式的结构防灾减灾设计概念”;讨论了分灾模式与结构控制的的关系;通过对典型结构设计的分析,说明分灾模式的设计概念是可行的,有助于结构的防灾减灾以及工程师形成可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