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已远走(教师论文)

家访已远走(教师论文)

ID:43687855

大小:27.75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2

家访已远走(教师论文)_第1页
家访已远走(教师论文)_第2页
家访已远走(教师论文)_第3页
家访已远走(教师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家访已远走(教师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提起家访,既感到熟悉,又感到陌生。曾几何时,家访家访已远走,家长盼回归一次无意家访后之深切感受陈茂森兴国澈江二小是学校教育工作者的一项常规性工作,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在一学期内至少要对每个学生进行1〜2次家访,全面了解、关心学生,以便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可近些年来,随着信息的发展,很多老师和家长联系的方式由电话,网络代替了,家访渐次冷落了。家访,这个传统的教育方式曾经让几代中国人受益匪浅。在我的记忆里还保存着老师来我家家访的美好回忆。我们这一代还有上一代的人肯定还记得老师经常到家中和父母沟通,了解情况,有时是在假期

2、,有时是在放学后,也应该记得老师和父母促膝谈心的情景。那份少年时欢喜和兴奋的记忆,那种被重视、被关爱的感觉,甚至有些奇妙而矛盾的心情,已渐被岁月尘封。我从事小学教育多年不知道是因为忙还是其他,我很少去家访。这个学期我由农村调入县城,开学初我就发现有一个学生的作业老是不完成,这要是在农村倒还没有什么,可这是在县城呀,我不由得有些着急,跟家长通了几次电话,虽说有点好转但还是没有完全的好过来。有一天我正好路过这个学生家,于是我顺步走进这个同学的家门,当家长见到我时,满脸的高兴,热情地招呼我坐下,并泡好茶。当我介绍他的孩子在

3、学校的表现并表扬他的孩子时他非常的激动,当我告诉他孩子有不完成作业的坏习惯时,他非常感谢老师的关心并表示一定配合学校的教育。不知道不觉半个多小时过去了,我起身走时一定要我吃了饭再走,我一再推辞,他们就送我下楼,孩子的父亲感叹:“现在像您这样坚持家访的老师越来越少了!”很简单的一句话,竟然让我一时语塞。我心里好惭愧呀,我好想对他说其实我也不是特意来家访的呀。在回来的路上,我心里不知道是什么滋味。“现在像你这样的坚持家访的老师越来越少了!”这句话在我耳边不断地响起。是啊!我们现在的教师家访真的是越来越少了。想着孩子父亲的

4、话我不由得感慨:家访已远走,家长盼回归。虽然,有相当一部分老师目前已经采取“电子家访”的形式,通过电话、手机短信和电子邮件等现代化手段代替传统家访,这样既能节省时间,又能在第一时间与家长取得联系,如果学生出现问题,能够及时实现“家校互动”。但是,实际上,传统家访的作用是现代通讯工具无法替代的。家访,既是学校教育的有机延伸,也是家庭教育的有益补充;既是维系教师、家长、学生的纽带,也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家访,可以让教师切身感受学生的成长环境,了解家长的文化素质和家庭教育状况的基础,能对学生进行全面认识、分析、理

5、解,让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真正实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从而使学生健康成长。在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中,富有人情味的家访能够拉近教师、学生、家长的情感,让家长和学生“亲其人”而“信其道”,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密切配合学校的工作。这样的效果,绝对不是电话、网络、纸条和家长会甚至学校简单谈话所能达到的。可是我们现在的老师都贪图方便,把具有如此强大作用的传统家访弃之不用。在学校和家庭的沟通桥梁由一个个电话、电子邮件代替。可是我们老师只顾自己的方便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感情,更没有考虑到家长的需要。和传统的家访渐处渐远。我无意的

6、一次家访,让我深深明白,我们学生需要的是老师真切的关怀,我们家长需要的是面对面地对话。现在的家长是由过的学生成长起来的,在他们的记忆中老师对学生的关心主要就体现在家访上,所以他们非常期待他们的孩子的老师也能像自己的老师一样到家里来诉说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了解孩子在家里的情况。面对已渐渐走远的家访,老师的一次无意家访竟成了他们的一个意外惊喜。从一句朴实的话语“现在像您这样坚持家访的老师越来越少了!”我们看出家长们对久违的家访是多么的希望快点来到他和孩子们的身边啊!因此,作为我国教育传统“法宝"之一的家访,千万不能被抛弃。

7、一方,我们呼唤让家访重新回归到教育中来;另一方面,学校与有关本部门应该建立一种激励老师家访的机制和制度,让老师跳出学校的空间和狭义的师生关系,怀揣着对学生的关爱和希翼去家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