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的地理解读

长城的地理解读

ID:43699651

大小:7.62 M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0-12

长城的地理解读_第1页
长城的地理解读_第2页
长城的地理解读_第3页
长城的地理解读_第4页
长城的地理解读_第5页
资源描述:

《长城的地理解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里长城的地理解读1.明代长城的位置当时黄河下游夺淮注入黄海东起鸭绿江畔辽宁虎山,西至祁连山东麓甘肃嘉峪关,总长度8851.8公里。其中,人工墙体的长度为六千二百五十九点六公里;壕堑长度为三百五十九点七公里;天然险长度为二千二百三十二点四公里。2.明长城与地形区自西向东,长城以北是内蒙古高原,以南是河西走廊、黄土高原;长城东段以北是阴山和燕山山脉和丘陵,以南是华北平原和辽西走廊。长城以南地区均为我国传统的种植业区。山区的长城,往往沿山脊修建,可以利用当地陡崖或陡坡,易守难攻。3.明长城与温度带明长城基本构成了中温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长城以北,农业生产的热量较少,一

2、般只能一年一熟;长城以南,热量较多,一般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更有利于种植业。4.明长城与降水量明长城中、西段与我国年降水量400毫米等降水线位置接近。降水量的差异,是形成长城南北自然、人文差异的主要因素。长城西段是干旱地区和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东段是半干旱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长城以南,水资源较多,以北水资源缺乏。长城中、西段干湿状况不同,自然植被北部草原为主,南部落叶阔叶林为主。5.明长城与土地利用类型长城中、西段位置接近于我国旱地为主分布区和草地为主分布区的界线附近,历史上农业技术落后,两线更为接近。长城中、西段的北部以畜牧业为主,以南以种植业为主,另种农

3、业生产方式不同,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遂产生了明显差异。种植业的生产和居住一般相对固定在一个地区,历史上的畜牧业则多逐水草而居。古代,畜牧业生产单一性和不稳定性,遇到天灾,有时进入农业区掠夺,给农业区造成极大破坏。长城的修筑与存在,是借以增强对畜牧业民族掠扰的抗御能力,保护中原地区的农业经济和先进的生产方式,有益于社会生产力和封建文明的发展与积累。6.明长城与我国名族分布我国以汉族为主的分布地区与以蒙古族、藏族满族为主分分布地区之间的界线,与明长城位置接近。不同的自然条件,不同的农业生产方式等影响下,形成了不同地区宗教、文化和习俗的差异。长城以北宽广平坦的高原,矮草为主

4、的植被,弯弓射箭既是打猎的方法,又是战争的手段,现在成为体育和娱乐项目。骑马好牛车都是传统而普遍的交通方式,马术就成为体育项目。在在长城以南的种植业区,水是农业的命脉,传说中掌管水的龙,成为农区的图腾崇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