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用疫苗生产

兽用疫苗生产

ID:43705652

大小:256.50 KB

页数:111页

时间:2019-10-13

兽用疫苗生产_第1页
兽用疫苗生产_第2页
兽用疫苗生产_第3页
兽用疫苗生产_第4页
兽用疫苗生产_第5页
资源描述:

《兽用疫苗生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兽用疫苗生产一、兽用生物制品分类二、兽用疫苗的制备技术 三、兽用诊断试剂的制备技术四、兽用生物制品检测技术一、兽用生物制品分类兽用生物制品系指用天然或人工改造的微生物(细菌、病毒、衣原体、钩端螺旋体等)及其代谢产物、寄生虫、动物血液或组织等为原材料,采用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或生物化学等相应技术制成的生物制剂,用于预防、治疗或诊断畜禽疫病。1、按照性质和制造方法疫(菌)苗、类毒素、抗血清、诊断制剂和微生态制剂等。2、按照作用与用途预防、诊断和治疗用生物制品。(一)预防用兽用生物制品将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接种于特殊基质进行培养,收获其

2、抗原单位或亚单位,或用人工合成的抗原单位或亚单位制备而成的活的或灭活的、具有特异性和免疫原性的生物制品,用于预防靶动物的疾病。预防用兽用生物制品包括:灭活疫苗、活疫苗、重组亚单位疫苗、合成肽疫苗、基因缺失疫苗、重组活载体疫苗和核酸(DNA)疫苗。1、灭活疫苗(死疫苗)1)强毒(菌)或弱毒(菌)→培养→灭活或加热→纯化或浓缩→佐剂或防腐剂。2)灭活的毒素或提取的亚单位或rDNA产生亚单位。灭活疫苗稳定、安全,便于运输和保存,易于提纯纯化和制备多价、多联苗。但用量较大、接种次数多、免疫力产生慢、注射困难、注射局部可能有反应等。2、活

3、疫苗(弱毒疫苗)1)致弱的弱毒(菌、虫)株动物、组织、细胞、鸡胚或培养基→培养→降低毒力、保留免疫原性→筛选。2)自然弱(无)毒(菌、虫)株。3)异种毒(菌、虫)株。4)基因工程改造弱毒株。活疫苗对原宿主动物无致病性或引起亚临床感染,能产生主动免疫力,用量少、成本低、免疫力产生快、免疫期长。但可能存在不安全风险。3、重组亚单位疫苗1)微生物→物理和化学方法→提取有效抗原成分。2)病原→基因工程技术→保护性抗原基因序列插入合适的表达质粒→高效稳定表达→生产抗原→亚单位疫苗。4、合成肽疫苗用化学方法人工合成多肽作为抗原。纯度高、稳定

4、,但只能线性表达,不能折叠,免疫原性较差。5、基因缺失疫苗病原体→基因工程方法→缺失致病性基因或非必要糖蛋白→保持免疫原性→降低致病性。疫苗毒力不易恢复,稳定性好,可配合鉴别诊断方法,区别免疫动物和自然感染动物。6、重组活载体疫苗病原保护性抗原基因序列→插入另一种无毒或弱毒的微生物基因组→表达→构建重组活载体疫苗株。可以同时表达多种抗原,制成多价或多联疫苗,毒力不返强。7、核酸疫苗(基因或DNA疫苗)病原保护性抗原基因→连接细菌或病毒DNA→直接导入动物体→表达抗原→诱导产生免疫保护。制造简便、成本低、安全、免疫期长、热稳定性好

5、,但仍未商品化生产。(二)诊断用制品1、常规免疫—血清学诊断技术(1)凝集试验抗原:直接凝集试验(平板法、试管法):抗原和抗体混合后直接发生凝集反应。间接凝集试验(间接血凝、胶乳凝集和反相间接血凝试验)。1、常规免疫—血清学诊断技术(2)免疫沉淀试验抗原:包括试管沉淀法、单相免疫扩散试验和双相免疫扩散试验、免疫电泳、对流免疫电泳等。(3)中和试验:将特异性血清与相应病原混合,用血清—病毒混合物接种靶动物、鸡胚或细胞培养,观察感染情况进行疾病诊断。(4)补体结合试验抗原:抗原抗体复合物可以激活补体,出现各种生物学反应。1、常规免疫

6、—血清学诊断技术(5)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包括直接法、间接法、双抗体夹心、竞争ELISA等。(6)荧光抗体染色技术:直接法、间接法、竞争法等。(7)胶体金免疫检测技术。(8)免疫组化诊断试剂。2、生物技术和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1)生物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荧光抗体染色技术或酶联免疫染色技术)。(2)分子生物学技术。PCR(RT-PCR)扩增技术。荧光定量PCR(RT-PCR)。基于核酸序列扩增技术(NASBA)。核酸探针。(三)治疗及其他制品1、抗血清:用抗原多次免疫动物,提取血清制成,用于治疗或预防动物疾病。2、微

7、生态制剂:含活菌的制剂,具有调节机体菌群、增强免疫力、促生长等。3、卵黄抗体:用抗原多次免疫禽类,提取卵黄抗体制成,用于治疗或预防动物疾病。4、干扰素:用病毒等诱导产生干扰素。5、转移因子:用动物脏器或组织提取制成,作为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剂,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生产性能。二、兽用疫苗制备技术(一)兽用灭活疫苗的制备技术灭活疫苗是用菌(毒)种培养物或含毒组织或细胞培养物,经化学灭活剂灭活或加热处理,使微生物失去活性而保持免疫原性,再加入适当的防腐剂或加入免疫佐剂制成。1、菌(毒)种1.1、菌(毒)种标准历史清楚;生物学性状明显;遗传

8、稳定;优良的免疫原性与反应原性;毒力在规定的范围内。1.1、菌(毒)种标准原种细菌原种应规定其培养特性、生化特性、血清学特性、毒力和免疫原性等,并作纯粹检查。病毒原种应规定其生物学特性、理化特性、血清学特性、最小感染量、最小免疫量、安全性等,并纯粹。基础种子基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