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必修二考点分析

【精品】必修二考点分析

ID:43723771

大小:159.99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9-10-13

【精品】必修二考点分析_第1页
【精品】必修二考点分析_第2页
【精品】必修二考点分析_第3页
【精品】必修二考点分析_第4页
【精品】必修二考点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品】必修二考点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必修II经济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我国石古代的经济总体上是农耕经济,其醋酸结构包括农业(主体),以及附属于农业的手工业和商业。—、农业文明:发展趋势:刀耕火种►铁犁牛耕工具技术:石器、木器铁农具、牛耕(木耒、骨耦)(楼车;曲辕犁;翻车、筒车)生产模式:广种薄收精耕细作组织方式:集体耕作个体农耕发展阶段:原始农业传统农业时代:氏族公社、夏商周春秋、战国开始2.古代中国土地制度①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②夏商周:土地国有制(井田制:以国有为名实为贵族所有)③春秋战国:土地私有制产生3.土地私有制:①确立原因:春秋,生产力发展(根本原因

2、);战争对公田的破坏〜私田产生〜税制改革(初税亩),承私田的合法性〜私田增多,公田废弃一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井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1.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②类型:地主土地私有制(主体土地兼并);自耕农土地私有制。③土地兼并:根源:土地私有制。土地兼并的危害:破坏小农经济,影响国家财政收入,激化阶级矛盾,不利于国家的稳定。④历朝统治者抵制土地兼并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均田、限田。效果:有一定的抵制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4.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其一:生产规模——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其二:所有制结构——以“地主土地所有制”

3、为主体。其三: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其四:生产模式——精耕细作:A、农具改进;B、耕作技术进步和生产经验的总结;C、重视水利灌溉技术其五:分工方式——简单的性别分工,“男耕女织”。其六:生产目的:自给自足为主。4.对古代小农经济的评价1、进步性:A、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B、是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2、消极性:A、沉重的封建剥削,使小农经济具有规模小,分散性,抗风险力弱的特点,很容易受到破坏。B、到

4、明清时期,其封闭性、落后性日益明显(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等),无法扩大再生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是中国封建社会缓慢发展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延缓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二、手工业:1.列举古代中国在冶炼、纺织、制瓷等手工业部门的主要成就。冶炼:①青铜器铸造:夏商周一春秋(青铜时代)数量多、种类齐、工艺精、造型生动司母戊鼎②冶炼生铁和钢:发明于春秋时期春秋一块炼钢;南北朝一灌钢法杜诗发明水排16世纪前,世界领先;大大推动生产发展③燃料:煤冶铁——世界最早,汉代开始,北宋普遍焦碳冶铁一一南宋末开始纺织:

5、①丝织一上古学会养蚕缠丝世界最早西周:丝织工艺突飞猛进,品种日益丰富,花色图案精美汉代:丝绸远销欧洲,中国获“丝国”称号(丝绸之路)唐代:出现绎丝技艺明清:鼎盛时期苏州、杭州是丝织业中心②棉织一宋末元初棉花向内地传播元代:黄道婆推广先进技术,发明脚踏三锭纺车元明:江苏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明后期: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制瓷:新石器时代开始烧制陶器商代:烧制出原始瓷器(世界最早)东汉晚期:烧制出成熟的青瓷南北朝:烧制出白瓷隋唐:形成南青北白两大体系(地区性分工)。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瓷器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瓷器大量岀口,瓷器

6、代替丝绸成为中国的新象征。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出现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五大名窑),区域性分工日益明显。元代:烧成青花和釉里红。明清:全新的彩瓷阶段:明代斗彩、五彩瓷;清代粉彩和珪琅彩。2.三种经营形态: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管理方式政府经营,分工细致,集中大作坊生产,组织形式严密、管理制度完善民间私人自主经营农户的副业产品用途宫廷用品,军用品,奢侈品民间消费自己消费,交纳赋税流通方式不流通流通剩余部分出售官营、民营手工业地位的变化:1、春秋战国前,官营手工业一统天下。2、春秋战国后,私营手工业产生,但官营长期占主导地位。

7、3、明朝中后期,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占主导地位,并出现资本主义萌芽。3.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有哪些特征?①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原始晩期)。②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官营、民营、家庭)。③生产水平长期领先于世,产品远销欧亚非。④官营:长期占据统治地位,明中后期不断萎缩。⑤与农业发展密切结合,受农业制约,是农耕经济的补充。⑥重农抑商政策制约着手工业发展,始终没有进入工场手工业时期。4.民营手工业发展艰难的原因:①市场狭窄: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生产模式(男耕女织),造成手工业产品需求量小。②官营压制:官营手工业规模大,技术精,原料足,生产不计成本,

8、并实行商业垄断,占据最有利可图的行业,对民营手工业生成严重压制。③政策限制:重农抑商政策,对民营工商业征收重税,贬低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④社会动荡:民营手工业规模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