莿桐诗人陈元亨吟草初探

莿桐诗人陈元亨吟草初探

ID:43729530

大小:246.55 KB

页数:45页

时间:2019-10-13

莿桐诗人陈元亨吟草初探_第1页
莿桐诗人陈元亨吟草初探_第2页
莿桐诗人陈元亨吟草初探_第3页
莿桐诗人陈元亨吟草初探_第4页
莿桐诗人陈元亨吟草初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莿桐诗人陈元亨吟草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薊桐詩人陳元亨吟草初探蔡幸純*摘要西元1895年(光緒21年),清廷在甲午戰爭失利後締結馬關條約,其中將台灣割讓給□本,台灣人民憤慨異常,出現很多抗暴行動,所以口軍為鎮壓各地的義軍而疲於奔命。在這樣紛擾不平的局勢下,為了消滅民間武裝反抗的力量,台灣總督府採取鎮壓和招降並用的政策。全島嚴密的警備網,加上採行連坐法的保甲制度,諸多反抗的勢力,因此被消滅。但在日人的強勢統治之下,文人騷客把孤島百姓憤慨、無助的心情,寄託於詩歌之中。大正8年(西元1919年)適逢台灣各地詩社相繼成立之際,「芸社」'成立,大正9年(西元1920年)薊桐傳統漢詩人陳元亨等名士相繼入社,遂改社號「英社」

2、。詩人定期聚會擊缽,詩風極盛。這時代的漢詩人「對突如其來的帝國殖民,詩人的抗拒是消極的,感慨是誠摯的,他們血淚的見證歷歷如在,往往個人的遭遇即隱喻國家的歷史,個人情感的書寫,即國家大事的鋪述,敘事與情感合而為一。」2本文所要探討的傳統漢詩作家陳元亨先生即是此時代的作家,且讓我們進入元亨先生當時用血淚見證的歷史吧!關鍵字:莉桐、陳元亨、傳統漢詩*炙社、取雲林科技大學漢學資料整理研究所在職班研究生一年級。1江擎甫:〈芙社沿革〉,《雲林文獻》創刊號(1952年),頁68。「芸社」,另一說為「同芸社」,見程大學主編:《西螺鎮志》(雲林縣:西螺鎮公所'2000年),頁8-62。2江

3、寶釵:〈時、事與社會:清代後期〜日治時期〉《台灣古典詩面面觀》,(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99年),頁221。莉桐詩人陳元亨漢詩的特色一、前言雲林縣莉桐鄉在西螺鎮的東方與南方,據說在近兩百年前,此地有兩旁都重滿了薊桐樹的小路,所以命名為薊桐巷,後來才改名為薊桐鄉。這濁水溪畔的鄉村,既沒有名勝古蹟,也沒有特殊的名產,只有幾個古老的村落。林衡道□述、楊鴻博整理:〈薊桐鄉與林內鄉〉,《輾島探源》第三冊(台北稻田出版有限公司1996),頁546°°雲林縣發展史編纂委員會:〈史略與沿革〉《雲林發展史》,(雲林縣政府編印,1997年);仇德哉主修:《雲林縣志稿》〈疆域篇〉(台北:文成

4、出版社,1983年)。十六堡分別是:斗六堡、他里霧堡、打貓東堡、打貓北堡、大塩田堡、白沙墩堡、大?榔堡、蔦松堡、尖UU堡、溪洲堡、西螺堡、布嶼東堡、布嶼西堡、海豐堡、沙連堡、鯉魚頭堡。同注2。《雲林發展史》:龍門(斗六堡)、振文(西螺堡)、修文(西螺堡)、聚奎閣(笨港街)、奎文(他里霧)等五書院。《雲林縣志稿》:龍門、振文、修文、奎文、藍田(在今南投縣,前為雲林縣南投街)等五書院。見王君華:〈雲林教育志初稿〉,《雲林文獻》第2卷第2期(1953年),頁9。文秀才分別是:廖澄河、詹錫齡、詹汝舟'程培年、蕭嘉陵、葉介卿'林維、廖維峻、詹汝彰'張廷邦、謝振芳、葉有聲、江藻如等1

5、3位。清光緒13年,雲林縣設縣時,將雲林縣劃分為十六堡4,其中「西螺堡」包括西螺鎮全部、薊桐鄉荊桐、孩沙里、新莊、番子、甘厝等53莊。5據《雲林發展史》、《雲林縣志稿》等文獻資料得之,清代雲林縣轄內計有五間書院6,而西螺地區就佔了兩間一振文、修文書院。另西螺堡於清治時期取進縣學文秀才者就有廖澄河等13位7,足見西螺堡於昭和十年(1935年)莢社成立十五週年,於廖學昆府合影,前排:右三黃文陶、右五廖重光、右六陳元亨昭和十一年(1936年),英社第十七次總會合影,前排:右一張李德和、右五陳元亨。、右七廖學昆。清治時期文風之鼎盛,此文風影響、延續至日據時期的文學環境影響,大正8

6、年(西元1919年)適逢台灣各地詩社相繼成立之際,黃文陶、廖學昆等八位地方人士於同年三月組織「芸社」&大正9年(西元1920年)廖重光、李德和、陳元亨等名士相繼入社,遂改社號「葵社」°。而薊桐這小地方則是包括在西螺(堡)地區,據荊桐當地現年82歲耆老林旺條先生表示荊桐當地除了一些愛慕元亨先生淵博學術,而親近或拜師學習者外,並無其他文學活動。二・陳元亨生平與家世概述陳元亨,號玄菴,出生於明治9年(西元1976年)5月15B祖籍福建銀同縣,與其姪自家鄉渡海來臺,定居於台中州員林郡永靖庄竹子腳字福興二百二十三番地(現址為彰化縣田尾鄉打簾村民生路一段299巷44號),建築家業,後

7、將家業留給姪兒,口己則於大正十年5月18日遷居至斗六郡莉桐莊莉桐376(光復後乃雲林縣莉桐鄉荊桐村10鄰中111路33號),卒於昭和15年(西元1940年)3月22日,享年64歲。戶籍職業登記的是藥種商,事實上是中醫師,開〈便宜中藥房〉,據筆者拜訪莉桐當地現年82歲耆老林旺條先生,及元亨先生的後代陳仁吉先生,得知當時薊桐街上有兩位中醫師醫術極佳,且分別在街頭街尾更冇趣的是一個重「補」一個重「洩」,而元亨先生就是重「洩」的中醫師,他最拿手的藥方是大、小柴胡湯,元亨先生因生性豁達,可由詩作〈感作〉得知:不求富貴不求名。呼吸煙霞學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