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凝剂项目可行性报告

降凝剂项目可行性报告

ID:43731916

大小:52.47 KB

页数:58页

时间:2019-10-13

降凝剂项目可行性报告_第1页
降凝剂项目可行性报告_第2页
降凝剂项目可行性报告_第3页
降凝剂项目可行性报告_第4页
降凝剂项目可行性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降凝剂项目可行性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水处理剂项目可行性报告第一章项目绪论第二章项目选址科学性分析第三章工程设计总体方案第四章环境保护第五章节能分析第六章组织机构及人力资源配置第七章项目实施进度计划第八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第九章经济评价第十章综合评价结论及投资建议第一章项目基本情况说明一、项目名称及提出背景(一)项目名称水处理剂投资建设项目(二)项目建设单位巩义某某股份有限公司(三)项目提出理由在目前中国的发展环境下,提出中国制造2025也许正合其时。从工业技术上讲,中国经济下行的现状,与中国制造在国际制造业分工中被锁定于低端位次不无关系。不论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型,还是发展实体经济、避免产业空心化,

2、其不可或缺的标志之一就是中国制造的升级换代以至强大。也正如“中国制造2025需要新思维”中的观点所述,中国制造2025所面临的操作环境,是世界制造业升级的具体技术路径已经为工业发达国家所给定,如所谓“工业4.0"o以中国制造业后发的现状,很难另辟蹊径独闯一条达至世界先进制造业水平之路。实事求是地讲,在10年之内,以中国互联网整合资源的能力,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前路肯定崎岖而坎坷。所以,在尊重产权、尤其是尊重知识产权的基础上,通过上述“引资购商”等符合国际惯例的合法途径实现融合式创新,实现中国制造2025设定的目标,就不失为一个现实可行之途。因此,上述所谓“引资购商”实际上

3、是中国在向世界制造业先进国家继续开放环境下,对“招商引资”的换代或替代。“引资购商”,将为中国高端制造业整合先进技术,融合自主创新的技术,进而占据行业及产业竞争的制高点提供垫脚石。未来5到10年,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从蓄势待发到群体迸发的关键时期。信息革命进程持续快速演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广泛渗透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信息经济繁荣程度成为国家实力的重要标志。增材制造(3D打印)、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超材料与纳米材料等领域技术不断取得重大突破,推动传统工业体系分化变革,将重塑制造业国际分工格局。基因组学及其关联技术迅猛发展,精准医学、生物合成、工业

4、化育种等新模式加快演进推广,生物新经济有望引领人类生产生活迈入新天地。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助推绿色低碳发展大潮,清洁生产技术应用规模持续拓展,新能源革命正在改变现有国际资源能源版图。数字技术与文化创意、设计服务深度融合,数字创意产业逐渐成为促进优质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的智力密集型产业,创意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正在兴起。创新驱动的新兴产业逐渐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和增长的主要动力,引发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格局重构,全球创新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二、项目拟建地址及用地指标(一)项目拟建地址该项目选址在巩义某某工业园区。(二)项目用地性质及用地规模1、该项目计划在巩义某某工业园区建设,用

5、地性质为工业用地。2、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属于工业项目建设占地规划区,建设区总用地面积50000.3平方米(折合约75.0亩),代征地面积450.0平方米,净用地面积49550.3平方米(折合约74.3亩),土地综合利用率100.0%;项目建设遵循“合理和集约用地”的原则,按照水处理剂行业生产规范和要求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布局,符合水处理剂制造和经营的规划建设需要。(三)项目用地控制指标1、该项目实际用地面积49550.3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33991.6平方米,计容建筑面积55942.3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生产车间45487.0平方米,仓储设施面积6243.3平方米(其

6、中:原辅材料库房3765.8平方米,成品仓库2477.5平方米),办公用房2180.2平方米,职工宿舍1238.8平方米,其他建筑面积(含部分公用工程和辅助工程)793.0平方米;绿化面积3270.3平方米,场区道路及场地占地面积12288.5平方米,土地综合利用面积49550.4平方米;土地综合利用率100.0%。2、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68.6%,建筑容积率1.1,绿化覆盖率6.6%,办公及生活用地所占比重5.2%,固定资产投资强度3402.0万元/公顷,场区土地综合利用率100.0%:根据测算,该项目建设完全符合《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号)

7、文件规定的具体要求。三、项目建设的理由在目前中国的发展环境下,提出中国制造2025也许正合其时。从工业技术上讲,中国经济下行的现状,与中国制造在国际制造业分工中被锁定于低端位次不无关系。不论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型,还是发展实体经济、避免产业空心化,其不可或缺的标志之一就是中国制造的升级换代以至强大。也正如“中国制造2025需要新思维”中的观点所述,中国制造2025所面临的操作环境,是世界制造业升级的具体技术路径已经为工业发达国家所给定,如所谓“工业4.0”。以中国制造业后发的现状,很难另辟蹊径独闯一条达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