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寨煤矿新矿井设计

赵家寨煤矿新矿井设计

ID:43735468

大小:850.69 KB

页数:77页

时间:2019-10-13

赵家寨煤矿新矿井设计_第1页
赵家寨煤矿新矿井设计_第2页
赵家寨煤矿新矿井设计_第3页
赵家寨煤矿新矿井设计_第4页
赵家寨煤矿新矿井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赵家寨煤矿新矿井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郑煤集团赵家寨煤矿120t/a新矿井设计摘要1、设计过程本次设计的参照矿井是郑煤集团赵家寨煤矿。设计之前,我在该矿进行了为期20天的毕业实习,通过地面参观、听负责人作报告、参加科室实习及井下生产实习,我对赵家IEI寨煤矿地面和井下生产系统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并全面搜集了矿井地质及建设生产资料,为毕业设计做好各种准备工作。本次设计是根据我在赵家寨煤矿进行的毕业实习中所搜集的矿井生产图纸和资料,并作了一些改动后,对矿井进行的初步设计。设计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认识和学习的过程。本设计用时三个月。2、主要开采条件

2、本设计的井田走向为11km,倾斜长3~4km,面积为40km2,年产量120万t。井田内煤层赋存比较稳定,煤层平均倾角8,平均煤厚3.0m,整体地质条件比较简单,在井田范围南部和东部均有断层发育,井田瓦斯含量低,涌水量较大,但是煤层属于易自燃煤层。煤质为贫瘦煤煤。3、主要设计特点(1)井田开拓方式根据实际的地质资料情况进行井田开拓和准备方式的初步设计,该矿井决定采用主副斜井二水平开拓方式,前期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后期两翼对角抽出式通风。郑煤集团“大本设计的大巷采用两条大巷,运输大巷和轨道大巷.井底车场

3、采用卧式环行车场。(2)准备方式本设计井田共划分为9个带区和一个采区,其中首采区布置在南翼,矿井设计采用大区集中巷分别于运输大巷和轨道大行巷连接.根据所设计巷道的实际位置关系,(3)采煤方法设计采用走向长壁垮落采煤法。(4)矿井通风该矿井的相对瓦斯涌出量为4.43m3/t,绝对瓦斯涌出量为30.806m3/min,所以该矿井为低瓦斯矿井。但是该矿井为易自燃煤层。通过相应的计算得到矿井对应的等积孔为2.21和2.37,所以设计矿井的通风安全级别为通风容易。所选通风机型号为FBCDZNo21/280x2(

4、B)同时对矿井安全技术措施提出要求,完成了整个矿井的初步设计。矿井全部实现机械化,采用先进技术和借鉴已实现高产高效现代化矿井的经验,实现一矿IEI高产高效,从而达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于本人设计水平有限及设计时间的仓促,设计中的缺点、错误在所难免,衷心地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目录31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症11.1矿区概述11.1.1地理位置11.1.2地形、地貌11.1.3气象、地震21.1.4水文情况21.1.5矿区经济概况21.1.6水源及电源21・2井田地质特征31.2.1井田煤系

5、地层31.2.2井田地质构造41.2.3井田水文地质特征51.3煤层特征81.3.1可采煤层赋存特征81-3.2煤质12141.3.3煤层开采技术条件2井田境界和储量2.1井FR境界142.1.1井田范围1414142.1.2开采界限2.1.3井田尺寸2.2矿井工业储量142.2.1储量计算基础142.2.2井田地质勘探152.2.3矿井工业储量计算152.3矿井可采储量172.3.1安全煤柱留设原则172.3.2矿井保护煤柱损失量172.3.3矿井设计可采储量193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

6、限203.1矿井工作制度203.2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203.2.1矿井设计生产能力203.2.2确定依据203.2.3服务年限213.2.4井型校核214井田开拓232.1井B开拓基本问题234.1.1确定井筒(碉)形式、数目、位置及坐标234.1.21业场地的位置254.1.3开采水平的确定及带区、采区的划分254.1.4主要开拓巷道254.1.5开拓方案比较264・2矿井基本巷道342.2.1井筒344.2.2井底车场及碉室354.2.3主要开拓巷道425准备方式一带区巷道布置465.1煤

7、层地质特征465.1.1带区位置465.1.2带区煤层特征465.1.3煤层顶底板岩石构造情况465.1.4水文地质465.1.5地质构造465.2带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465.2.1带区准备方式的确定465.2.2带区位置及范围475.2.3带区巷道布置475.2.4带区生产系统485.2.5带区内巷道掘进495.2.6带区生产能力及采出率493.3带区车场选型计算515.3.1带区车场的形式513.3.2带区车场的调车方式525.3.3带区主要碉室布置526采煤方法546.1采煤工艺方式544.1

8、.1带区煤层特征及地质条件544.1.2确定采煤工艺方式546.1.3回采工作面参数546.1.4回采工艺及工作面设备选型556.1.5采煤工作面支护方式596.1.6端头支护及超前支护方式616.1.7各工艺过程注意事项626.1.8回采工作面正规循环作业646.2冋采巷道布置666.2.1回采巷道布置方式666.2.2回采巷道参数667井下运输676.1概述677.1.1井下运输设计的原始条件与数据677.1.2运输距离和货载量677.1.3井下运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