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3+水体运动规律(练)-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含解析

专题03+水体运动规律(练)-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含解析

ID:43735947

大小:1.28 MB

页数:35页

时间:2019-10-13

专题03+水体运动规律(练)-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含解析_第1页
专题03+水体运动规律(练)-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含解析_第2页
专题03+水体运动规律(练)-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含解析_第3页
专题03+水体运动规律(练)-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含解析_第4页
专题03+水体运动规律(练)-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专题03+水体运动规律(练)-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8年高考二轮地理复习讲练测之练案专题3水体运动规律1・练高考(2017-新课标III卷)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图3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据此完成厂9题。3G・5A12T00p10-60目如00^100-500[500-1000區WOO^SDQO单检;WaW111毗7.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A.递减B.先减后增C.先增后减D.递增8.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索是A.水体营养盐B.太阳辐射C.水体含沙量D.洋流流向9.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

2、海域浮游植物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答案】7.D8・C9・A【解析】7.结合图例可以判断,8月份,在长江口附近的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逐渐増犬,故选D。8・读图并结合上题分析可知,长江口附近8月的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密度逐渐增大,由于夏季河流径流量大,携带泥沙能力强,所以流水携带的泥沙到河口地区沉积,泥沙中的营养盐类物质丰富,有利于浮游植物生长。'河口处因泥沙量大,水较混浊,不利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而向东泥沙量小些,水较清,利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因此浮游植物密

3、度自西向东递増,故选C。9.与夏季相比,冬季海水水温低,浮游植物总数相对减少,河流径流量降低,携带泥沙能力降低,流速减慢,河口地区泥沙淤积量少,所以总体浮游植物的密度降低,总量减少。因泥沙量变小,河口处水没夏季那么混浊,故密度高值向陆地方向移动,故选A。考点:海域浮游植物分布规律和成因。【点睛】该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根据图中浮游植物密度图例信息,判断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规律。(2016-天津卷)黄河入海水量1951年大约为500亿立方米,2010年大约为140亿立方米,总体呈下降趋势。据材料回答10-11题。10.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上游水电站增多B.中游水土流失

4、加剧C.下游降水量减少D.流域内用水量增多11.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带来的主要影响是A.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减轻B.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C.入海口河水含沙量增加D.河口地区的气候变干【答案】10.D11.B【解析】试题分析:10•根据材料,黄河入海水量1951年大约为500亿立方米,2010年大约內140亿立方米,总体呈下降趋势,说明随着时间推移,黄河中上游来水在减少,流域内用水量不断増多,是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呈下降趋势的最主要原因,上游水电站増多,只是改变黄河流量的季节变化,对黄河入海水量影响不大,中游水土流失加剧,使得黄河含沙量増加,对水量影响小,从1951年到2010年这几十年来,黄河下游降水量没有

5、明显减少,不罡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原因。11•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带来的泥沙也减少,入海口河水含沙量减少,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会出现海水倒灌现象,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加重,对河口地区的气候影响不大,气候不会变干。考点:河流水位特征和河流堆积地貌。【名师点睛】该题组难度一般,第10题注意审题,“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抓住“最主要”,也就是说四个选项中有2个及以上选项是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的原因。第11题,关键是理解入海水量和黄海三角洲地貌形成的关系。(2016-新课标II卷)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泾流冲刷河床。图2

6、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屮,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河床断面。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据此完成旷11题。9.河床断血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纶在A.1-3月B.3-6月C.6-9月D.9-12月10•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A.径流暈增大B.河道淤积C.流速加快D•河床展宽11.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A.切断潮流泥沙补给B.加速汛期洪水下泄C.提高潮流冲淤能力0.拦截河流入海泥沙【答案】9.D10.B11.A【解析】乙时河床抬高,为枯水期,淤积为主,河床试题分析:9•由材料可知,甲时河床最低,侵蚀为主,应该为当地汛期;抬

7、高;由甲到乙,应该是由汛期结束进入到枯水期的过程。结合该地位于我国的浙江,浙江河流的汛期在夏季,汛期结束幵始进入枯水期,外力作用由侵蚀转为淤积,所以答案选D。10•该题考查水库建成后的影响。水库建成后,由于水库蓄水,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减少,河流的流速减慢,径流的冲刷力度减小,淤积加重,河床抬高,由于淤积加重,冲刷减弱,河床不易展宽。故该题选B项。11.由上题分析可知,水库修建后导致下游河道淤积加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