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区域经济发展的分工与合作理论

第6章 区域经济发展的分工与合作理论

ID:43739438

大小:140.50 KB

页数:45页

时间:2019-10-13

第6章 区域经济发展的分工与合作理论_第1页
第6章 区域经济发展的分工与合作理论_第2页
第6章 区域经济发展的分工与合作理论_第3页
第6章 区域经济发展的分工与合作理论_第4页
第6章 区域经济发展的分工与合作理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6章 区域经济发展的分工与合作理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六章区域经济发展的分工与合作理论第一节区域经济分工理论第二节区域协调发展与合作理论第一节区域分工理论一、区域分工概述:1、区域分工的概念:分工表现为各种社会劳动的划分和独立化。分工既包括部门间、企业间和企业内部分工,即部门分工;也包括把一定生产部门固定在国家一定地区的地域分工,即区域分工,也叫区际分工、(劳动)地域分工、地理分工。任何社会生产活动和劳动的部门分工总是落实到一定地理空间上,而劳动地域分工则往往以各区域的部门结构差异表现出来。2、区域分工的意义区域分工深化促进了生产制度的创新,推动了交易制度的规范与完善,由此带来收益递增,构成长期经济发展的源泉。a.区域

2、分工产生了区域专业化效益。b.区域分工提高了区域经济发展竞争力。c.区域分工有利于实现区域之间的资源有效配置。d.区域分工有利于增强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e.区域分工为国家调控区域经济提供了一定条件。3、区域分工的形式区域垂直分工:是相关区域在同一个生产过程的不同生产阶段进行专业化生产,彼此联系而产生的区域分工。区域水平分工:是相关区域发展不同的经济部门、或者生产具有差异的同类产品所形成的分工。4、区域分工的性质:区域分工的性质:区域分工是劳动地域分工或地理分工,是社会分工在经济地理空间上的表现形式。分工一方面是经济主体在利益的驱动下,各地区根据自己的优势进行劳动地域分工

3、,达到一定规模形成区域专业化部门。另一方面,区域分工必须通过区际之间的贸易,从而实现其专业化部门生产的产品价值和满足自身对本区域不能生产或生产不利的产品的需求。5、区域专业化生产发展具备的条件:(1)专业化的某一类或某一种产品的生产,必须超过当地的需求量。(2)区域分工所节约的劳动量,应该大于因产品进行区际交换而增加的劳动量,这是根本的前提条件。(3)生产地与消费地之间商品的价格,必须有一定的梯度存在二、区域分工的特征:区域分工的特征:—地区的专业化生产是区域分工地重要的表现形式,是区域分工发展的原动力—地区间密切地联系是区域分工得以深化的前提。—区域分工具有层次性,

4、包括国际分工的各种形式,也包括国内分工的各个层次。—区域分工普遍存在于各种社会形态之中。三、区域分工的经济性和外部性:1、区域分工的经济性与不经济性区域分工的经济性是建立在对分工经济分析的基础上的。分工经济指的是分工所带来的益处。不经济性——分工使人局限于少数的操作,因而丧失了全面发展自己智慧的机会。2、分工经济性的主要表现——提高劳动生产率——分工使复杂的劳动分解为简单的甚至机械式的劳动,使得劳动者的工作在既定的技术水平下变得较为简单,无形中也降低了企业管理的复杂程度,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引起的生产工具的变革,直接促进了迂回生产方式的发展。3、区域分工经济性的特点

5、—它使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条件得到充分的利用,从而提高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并增加区域经济的福利。—可以产生规模经济和聚集经济。—有助于范围经济的形成。范围经济用于区域经济研究中,它主要指的是由于分工演进推动着区域内新产业的衍生,以及区域内相关辅助产业的发展,从而带来的区域生产率的增长。4、区域分工的外部性它指区域分工体系中,区域间形成的不由单个区域考虑或承担的其他区域所造成的正面或负面的影响(1)区域分工可以带来整体功能效应。(2)具有相对优势的区域在分工发展过程中,可以通过区位因素在空间经济活动中所产生的乘数效应,带动周围区域相关活动的发展。(3)合理的区域分工有利于

6、生产要素在区际的自由流动。(4)在区域分工中,由于每个区域选择行为策略的依据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非社会整体利益最大化,因此可能导致区域与社会整体的无效率。四、区域分工的影响因素:——内生因素和外生因素即不依赖于分工的外生因素和分工演进过程中形成的内生因素外生因素:是区域客观存在的自然的与历史的条件,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外生变量。它是区域分工的基本前提;如:自然资源、区位条件、人口与劳动力资源或作为历史知识载体的文化内生因素:是一个时期区域经济系统自身能够决定的变量。内生因素决定了区域的内生的比较优势。内生比较优势:是在分工演进中,由于选择不同的专业化方向的决策者造成的事后

7、区域生产率的差别。内生因素包括:专业化水平、生产率、贸易依存度、商品化程度、生产集中度、市场化程度、经济结构的多样化程度、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等。分工模式旧区域分工新区域分工决定模式外生比较优势(外生因素)内生比较优势(内生因素)定义事前的资源禀赋条件的差别引起的生产率的差别由于选择不同的专业化方向的决策而造成事后的生产率的差别学说李嘉图的比较成本优势理论,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杨小凯的新古典经济学和克鲁格曼的新贸易理论区域分工及影响因素的关系五、区域分工理论的发展与演变1—绝对成本优势2—比较优势理论3—要素禀赋理论4—新贸易理论5—竞争优势理论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