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抗菌药物概论-11

第三十八章 抗菌药物概论-11

ID:43741502

大小:797.50 KB

页数:88页

时间:2019-10-13

第三十八章 抗菌药物概论-11_第1页
第三十八章 抗菌药物概论-11_第2页
第三十八章 抗菌药物概论-11_第3页
第三十八章 抗菌药物概论-11_第4页
第三十八章 抗菌药物概论-11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三十八章 抗菌药物概论-1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三十八章化学治疗药物概论化学治疗学(chemotherapy,简称化疗):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寄生虫及癌细胞所致疾病的药物治疗统称为化学治疗,所用的药物称为化学治疗药物。化学治疗药物概论化学治疗药物抗微生物药物抗寄生虫药物抗肿瘤药物抗菌药物抗真菌药物抗病毒药物抗结核药物病原体机体抗菌药物抑制或杀灭耐药性防治作用和不良反应体内过程抗病能力致病作用机体、抗菌药物及病原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关系第一节 常用术语抗菌谱:每种抗菌药物都有一定的抗菌范围,称为抗菌谱。抗菌活性:抗菌活性是指药物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能力。体内:化学实验治疗体外: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

2、C)抗菌试验对临床用药具有重要意义。第一节 常用术语抗菌后效应(Postantibioticeffect,PAE):指细菌与抗菌药物短暂接触后,当药物浓度下降,低于MIC或消失后,细菌生长仍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化疗指数:以动物半数致死量(LD50)和治疗感染动物的半数有效量(ED50)之比,或5%致死量(LD5)与95%有效量(ED95)的比来衡量。这一比例关系称为化疗指数。即LD50/ED50,LD5/ED95。第二节 抗菌药作用机制一、抗叶酸代谢二、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三、影响胞浆膜的通透性四、抑制蛋白质合成五、抑制核酸代谢抗菌药物作用示意图作用于50S亚基大

3、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氯霉素DNA喹诺酮细胞浆细胞壁β-内酰胺类细胞膜多粘菌素蛋白质全过程氨基糖苷作用于30S亚基四环素mRNA利副平第三节 细菌的耐药性细菌的耐药性又称抗药性,一般是指细菌与药物多次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致使药物对耐药菌的疗效降低或无效。多重耐药性(multi-drugresistance,MDR)耐药性产生机制:1.产生灭活酶2.细菌体内靶位结构的改变3.改变细菌胞浆膜通透性4.细菌代谢途径的改变抗生素滥用成灾80%病人无需使用抗生素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氨基糖苷类多肽类四环素类氯霉素合成抗菌药喹诺

4、酮类/磺胺类/呋喃类/硝咪唑类第四节抗菌药物的分类G+菌G-菌广谱第三十九章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作用机制:与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即细菌细胞壁合成酶)结合,干扰细菌细胞壁主要成分——粘肽的合成,导致细菌生长停止、溶解和死亡。为杀菌药。对细菌的致死效应还包括触发细菌的自溶酶活性,缺乏自溶酶的突变株则表现出耐药性。哺乳动物无细胞壁,不受β-内酰胺类药物的影响,因而本类药具有对细菌的选择性杀菌作用,对宿主毒性小。青霉素等的作用靶位是胞浆膜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表现为抑制转肽酶的转肽作用,从而阻碍了交叉联接。能阻碍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可导致细菌细胞壁缺损。由

5、于菌体内的高渗透压,在等渗环境中水分不断渗入。致使细菌膨胀、变形,在自溶酶影响下,细菌破裂溶解而死亡。细菌产生耐药机制:A.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B.细菌PBPs结构发生改变;C.细菌对药物通透性降低。D.缺乏自溶酶分类:青霉素类抗生素头孢菌素抗生素非典型β-内酰胺抗生素第一节青霉素类抗生素天然青霉素:具有杀菌力强、毒性低、价格低廉、使用方便等优点,迄今仍是处理敏感菌所致各种感染的首选药物。但是青霉素有不耐酸、不耐青霉素酶、抗菌谱窄和容易引起过敏反应等缺点半合成青霉素:耐酸、耐酶及广谱。一.天然青霉素(penicillinG)又名苄青霉素(benzyl peni

6、cillin)。抗菌作用:G+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G+杆菌:白喉G-球菌:脑膜炎球菌、淋球菌螺旋体:梅毒、钩端放线菌:体内过程1.不耐酸,只能肌肉注射或静脉给药。2.半衰期0.5~1小时,但有效浓度可维持4~6小时。3.不易通过BBB,但炎症时可通过。4.90%经肾小管分泌,延长作用时间可通过:1)制成长效制剂:普鲁卡因青霉素、苄星2)加用丙磺舒临床应用用于敏感菌的首选药青霉素为治疗A组和B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敏感葡萄球菌感染、气性坏疽、梅毒、鼠咬热等的首选药。青霉素也是治疗草绿色链球菌心内膜炎的首选药还可作为放线菌病、钩端螺旋体病、回归热等及预防感染性心内膜

7、炎发生的首选药。破伤风、白喉病人采用青霉素时应与抗毒素合用。不良反应青霉素的毒性很低。最常见的为过敏反应,有过敏休克、药疹、血清病型反应、溶血性贫血及粒细胞减少等。预防:应详细询问病史,包括用药史,药物过敏史,家属过敏史,并进行青霉素皮肤过敏试验。应用青霉素及皮试时应作好急救准备,如肾上腺素、氢化可的松等药物和注射器材,以便一旦发生过敏休克,能及时治疗。不良反应赫氏反应(Herxheimerreaction)青霉素治疗梅毒或钩端螺旋体病时可有症状加剧现象,表现为全身不适、寒战、发热、咽痛、胁痛、心跳加快等;同时可有病变加重现象,甚至危及生命。此反应可能为青霉素杀

8、死大量螺旋体释放入体内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