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尔顿与化学原子论

道尔顿与化学原子论

ID:43752278

大小:54.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0-13

道尔顿与化学原子论_第1页
道尔顿与化学原子论_第2页
道尔顿与化学原子论_第3页
道尔顿与化学原子论_第4页
道尔顿与化学原子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道尔顿与化学原子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穷乡僻壤的小学道尔顿(JohnDalton,1766-1844)生于英格兰北部肯伯兰(Cumberland)郡的「鹰之旷野」(Eaglefield),这是位于鹏宁山脉西部,非常偏僻的小村庄。村里的居民,靠着来自爱尔兰海的季风,所夹带来的一些雨水,在山边狭窄的土地上,垦地种植大麦与棉花。道尔顿的父亲是当地的佃农,到了道尔顿念小学的时候,才有经济能力承购耕种的土地。道尔顿的家境虽然贫穷,父母亲却像鹏宁山脉般的坚毅,耐得住长年贫穷的侵击。1778年,道尔顿小学毕业。村民实在太穷了,无法支付学校的开销费用,毕业典礼成为学校的关闭日,校长与老师都离职了。为了照顾学弟妹,道尔

2、顿只好留下来当校长、老师兼工友。道尔顿后来写道:「我开始根本不知道怎么教书,我的父母与村里的人凑了笔钱,到曼彻斯特买回一些书籍,每次上课我就逐字念给学弟妹听。」每天一早,道尔顿就到学校敲钟,提醒学生上课;放学后,他清理完教室环境才离去。回家后,又要准备日后需朗读的教材。用这种克难的方式,道尔顿维持这所小学继续运作了三年,直到1781年,道尔顿的哥哥自坎德尔寄宿学校(KendalBoardingSchool)毕业回来当老师,道尔顿才卸下教学的责任,前往60公里外的坎德尔寄宿学校就读。不要压扁葫芦壳坎德尔寄宿学校是当时英格兰北部最好的一所中学。这所中学有间藏书丰富的图

3、书馆,典藏科学家牛顿的原作《原理》(Principia),与仿制牛顿与博伊尔的实验科学仪器。道尔顿在中学时阅读过牛顿与博伊尔的原著,并且看过他们的实验设备,奠定了他在22年后发表〈化学原子论〉(ChemicalAtomicTheory)的基石。这所学校开授的课程具有高度的弹性,学校经常邀请杰出的大学教授到学校开授短期课程。坎德尔城位于伦敦与爱丁堡的必经道路上,学校极力挽留路过的学者到校短期任教。这些课程开拓了学生的眼光,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这所学校最大的特点,就是师资非常优秀。其中有位是影响道尔顿一生的果夫(JohnGough)老师。果夫是位盲人,但是「凭着

4、触觉与嗅觉,他能知道学校30公里内的每一棵植物与花朵」,道尔顿在1783年写道。他又说道:「果夫是最接近完美的老师,熟悉拉丁文、希腊文,又能讲标准的法语。在他的教导之下,我获益良多。他也通晓数学、天文、化学与医学等,他的心中彷佛有个知识的宝藏。而且他对学生很好,每位学生彷佛都是他熟悉已久的朋友,就在这种友谊式的互动里,带领我们学习数学与哲学。」影响道尔顿一生的老师果夫不仅是位博学的老师,也是个优秀的科学家,在科学史上,他是第一个以一条橡皮筋的受热变形实验,提出「热力学」的人。果夫在两岁时因病失明,却努力向上,后来不仅毕业于剑桥大学,而且多次获得数学竞赛的首奖。道尔

5、顿在求学时代,整理出许多果夫老师的教学内容。道尔顿写道:「果夫老师给我们的每一道习题,都是他与学生的『竞赛』。他给我们一个晒干的胡瓜,比谁能不压破胡瓜、而把它放入一个小盒子里。」「果夫给每个学生一支水银气压计,让我们在不同气候下观测、记录,之后再讨论大家观测的结果。」「果夫与我们讨论一幅古典艺术作品,他讲解那幅作品后,问了两个问题:『这幅作品是那位画家的生命表现,还是画给后人模仿的?如果要模仿他,是模仿他的生命挥洒,还是模仿他的工笔画风?哪一种模仿比较正确?』」「下雨的时期,果夫给每个学生一支量筒,挑战我们,谁能在一场雨中量到最大的雨量?是在上风处还是下风处?是在

6、高处还是在低处?果夫先生总是赢。」从果夫的教学内容看来,道尔顿是由研究大气的变化,渐渐进入学术的领域。只是没想到,一个失明的中学老师,带学生所做的大气量测,竟会促使其中的一位学生,破解了人类千年的原子探索之谜。果夫老师把中学教育的科学启蒙,带到登峰造极的境界。一夜无眠待雨停1785年,道尔顿中学毕业。果夫要他继续留校任教,担任机械、光学、气象学与天文学四门课的老师,并且负责维护实验的仪器。道尔顿写道:「当我想到能让气象观测更准确,别人将因着我的努力而获得一点点的好处,就感到很兴奋。」他又说:「夜里十点下了一场大雨,我在屋里等到雨停后,立刻冲出去,测量降雨的水深,以

7、避免雨后水分蒸发的损失。」在另一次的观测中,道尔顿写道:「这一场雨,从夜里九点一直下到隔日清晨六点。为了精准地量测降雨量,我终夜未眠,雨声陪伴我度过漫漫长夜。」在坎德尔寄宿学校任教的期间,道尔顿每星期两次继续与果夫老师讨论实验、研究与教学心得。两人除了讨论科学研究的内容,也探讨科学研究背后的动机。果夫老师这时回答了道尔顿最想问的一个问题:「是什么样的动机,支持一个失明的人,让他长期地克服身体障碍,去研究自然科学?并且让一个这么博学的人,长期委身在一所中学里,只为了深入地教导几个学生?」道尔顿后来写道:「科学研究的最深动机,在于喜爱真理。」就是真理,使果夫老师的生命

8、具有一种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