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获取与探测技术导师

信息获取与探测技术导师

ID:43759261

大小:410.38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9-10-13

信息获取与探测技术导师_第1页
信息获取与探测技术导师_第2页
信息获取与探测技术导师_第3页
信息获取与探测技术导师_第4页
信息获取与探测技术导师_第5页
资源描述:

《信息获取与探测技术导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002电子工程学院导师代码:10083导师姓名:杨建宇性别:男出生年月:1963年08月特称:职称:教授类别:博导学位:博士属性:专职电子邮件:jyyang@uestc.edu.cn学术经历:长期从事电子信息系统、数字信号处理、信号检测与估计、雷达探测与成像等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已完成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973项冃、863项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军事电子预研项目等十余项项目的研究工作。获得信息产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学术刊物和学术年会上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其中被SCI、EI和ISTP收录80余篇。1996至200

2、5年分别被评为电子部优秀科技青年、四川省突出贡献博士、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冃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预研基金重点等多项科研项冃,并担任电子科技大学“中青年带头人+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团队带头人。讲授本科生专业基础课《信号与系统》。在研究生培养中,注重建立研究生团队机制,在实际项目研究和日常事务中培养研究牛的协作精神、独立工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理论与实践并重,全面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已有30余名研究生毕业,并到德州仪器、华为、中兴、阿尔卡特等IT企业及航天五院、电子10所、29所等研究所工作,或赴美、英深造。个人简介:1984、1987、1991

3、年分别在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91年留校任教,1993年破格晋升副教授,1999年晋升教授,2001年任博士生导师。2005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访问学者。2001至2005年任电子科技人学电子工程学院院长。现为IEEE会员、屮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电子学会无线电定位技术分会信号与信息处理专委会主任委员,《电波科学学报》、《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编委。博士招生专业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01方向:雷达系统02方向:雷达信号与信息处理03方向:雷达成像硕士招生专业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01方向:高速实时信号处理技术02方向:雷达系统及信号处理04方

4、向:雷达成像与冃标识别技术081020★信息获取与探测技术01方向:雷达系统02方向:雷达信号与信息处理03方向:雷达成像002电子工程学院081020★信息获取与探测技术01方向:雷达系统及成像02方向:空间信息获取与处理03方向:高速数字信号处理08方向:系统仿真学术经历:导师代码:10084导师姓名:唐斌性另山男出生年月:1963年08月特称:职称:教授类另赧博导学位:博士属性:专职电子邮件:bint@ucstc.cdu>cn《数据采集与处理》编委、《电了与信息学报》编委、UournalofElectronicsLetter»编委个人简介: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电子学会

5、高级会员IEEE会员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长期从事电子对抗系统与技术、雷达抗干扰技术和新一代通信系统与技术研究。主持和承担了“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总装基金、军事电子预研和研究厂所合作等项目数十项,获部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次。发表高级别学术论文近200篇,其中SCI检索近20篇,EI检索近100篇,ISTP检索30余篇。已指导博士后2名、博士研究生7名、硕士研究生70余名。现指导博士后4名、博士研究生8名、硕士研究生30余名。博士招生专业081020*信息获取与探测技术02方向:雷达信号与信息处理05方向:自适应及阵列信号处理06方向

6、:非合作信号处理硕士招生专业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01方向:高速实吋信号处理技术02方向:雷达系统及信号处理03方向:自适应及阵列信号处理07方向:非合作信号处理技术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02方向:雷达信号与信息处理05方向:自适应及阵列信号处理07方向:非合作信号处理002电子工程学院081020★信息获取与探测技术02方向:空间信息获取与处理03方向:高速数字信号处理07方向:非合作信号处理技术学术经历:导师代码:10085导师姓名:万群性别:男出生年月:1971年03月特称:职称:教授类别:博导学位:博士属性:专职电子邮件:wanqun@uestc.edu.cnIEE

7、E会员,CIE高级会员。个人简介:生于江西省南昌,1993年于南京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1996年和2001年于电子科技大学获工学硕士和工学博士学位,2003年从清华大学电子系博士后流动站出站,2004年评为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导,2005年入选第六批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现为IEEE会员、中国电子学会(CIE)高级会员、四川省国际科技促进会理事、信号与信息处理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成员、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传输与通信技术领域专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