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和地壳的运动、土壤、水循环

地形和地壳的运动、土壤、水循环

ID:43765633

大小:7.34 MB

页数:68页

时间:2019-10-14

地形和地壳的运动、土壤、水循环_第1页
地形和地壳的运动、土壤、水循环_第2页
地形和地壳的运动、土壤、水循环_第3页
地形和地壳的运动、土壤、水循环_第4页
地形和地壳的运动、土壤、水循环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形和地壳的运动、土壤、水循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①认识地壳是变动的,知道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②知道世界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关注人类如何提高防震抗灾能力;③知道板块学说的要点,领悟假说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作用;④了解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岩石风化、流水作用、风力作用、海洋作用、冰川作用、生物作用);⑤识别主要的地形特征,能判读简单的地形等高线图。地形和地壳的运动第5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第1课时地球的外部结构水圈——由海洋和地表各种水体组成岩石圈——包括岩浆岩、沉积岩和土壤覆盖层在内大气圈——地球最外部的圈层生物圈四大圈层构成地球外部结构地核地幔内地核地壳岩石圈外地核上地幔下地幔1、你知

2、道还有那些现象可以证明地壳是在不断地变动?讨论火山、地震2、根据上述地壳变动的现象,说说引起地壳变动的巨大能量主要来自何处?地球的内力作用讨论火山的内部结构观察火山锥地壳火山口火山管看看世界火山集中的地区世界火山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沿岸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地球的表面在内力和外力的相互作用下,不断地改变着自己的面貌。来自地球的内力作用使地球表面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化;而在风力、流水和冰川等外力作用下,地球表面呈现出更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外力作用——指通过大气、流水、风力、冰川、生物等外力对地壳表层所引起的作用。内力作用非常剧烈,是改变地表形态

3、的主要力量,它使地表隆起或凹陷;外力作用缓慢而持久,削低高山、填平谷地,使地表趋于平缓。风力作用风对地表进行侵蚀、堆积后所形成的地貌风蚀蘑菇流水作用地表流水是陆地上塑造地貌的最重要的外力,水在流动过程中,不仅侵蚀地面,还能把侵蚀的物质经搬运后堆积,形成各种堆积地貌。如:亚马逊三角洲平原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有溶蚀和沉淀的作用,所形成的地貌叫做喀斯特地貌。冰川作用冰河冰川的侵蚀和搬运能力极其强大,是改造地表形态的巨大力量。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外力作用黄土高原外力作用以__________为主流水作用大陆漂移说魏格纳德国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板块

4、构造学说4、板块“漂浮”在______上,不断地发生_____和_____碰撞张裂软流层结论:那当板块相对移动发生彼此碰撞时,则会形成山脉。1、大陆板块和大陆板块碰撞形成山脉或高原;2、大陆板块和海洋板块碰撞形成海沟。2、板块发生张裂会形成什么?裂谷和海洋火山地震是地壳变动的表现形式之一,那么引起地壳变动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板块的碰撞和张裂全球的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它们是被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分割而成的。喜马拉雅山脉位于哪两大板块之间?(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喜马拉雅山脉阿

5、拉伯半岛巩固练习1、当前比较流行的一种全球构造理论是_____________,它较好地揭示了_____________的规律。2、板块构造理论把地球的岩石圈分成()A.五大板块B.六大板块C.七大板块D.八大板块板块构造理论地壳运动变化B3、板块漂浮在()A.软流层上B.岩石圈上C.岩石上D.地壳上A9、日本多发火山和地震现象,是因为它位于两个板块交界的地带,这两个板块是()A、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B、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C、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D、欧亚板块与美洲板块B第7节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一、地形的主要类型地形类型海拔高低地表起伏特征相

6、对高度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较高(500米以上)峰峦起伏,坡度陡峻很高(1000米以上)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边缘陡峻较大较大没有一定标准四周高,中间低很低平坦广阔小较低起伏不大,坡度和缓小二、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海拔相同的点的连线。——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右图中,甲地的海拔是_______;乙地的海拔是________;某人站在乙地,他测得甲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1500米500米1000米练一练4、不同高度的等高线_______交叉____重合。等高线的基本特征2、每条等高线上任意一点海拔高

7、度_____。相等1、等高线均为____曲线。闭合3、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叫等高距)_____。相等不也不不同地表形态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的表示1、等高线越密,则坡度越________,等高线越疏,则坡度越________。陡缓2、“▲”号表示山顶;4、内侧有短线的封闭线圈表示洼地(盆地)3、中间没有等高线的封闭线圈表示山顶;▲5、一组V型等高线向低处凸表示山脊;一组V型等高线向高处凸表示山谷。6、两个山顶等高线之间表示鞍部(相邻两个山顶之间呈马鞍形)在山顶之间的较低位置7、等高线重叠的地方是峭壁陡崖(近于垂直的山坡)用锯齿般符号来表示悬崖地形部

8、位等高线分布特点鞍部相邻两个山顶之间(马鞍形)峭壁等高线重叠的地方山脊等高线向海拔较低处凸出山谷等高线向海拔较高处凸出第141页填表F山顶()鞍部()山脊()陡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