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建立高铁护路联防长效工作机制的探索与思考

对建立高铁护路联防长效工作机制的探索与思考

ID:43765902

大小:22.1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4

对建立高铁护路联防长效工作机制的探索与思考_第1页
对建立高铁护路联防长效工作机制的探索与思考_第2页
对建立高铁护路联防长效工作机制的探索与思考_第3页
对建立高铁护路联防长效工作机制的探索与思考_第4页
资源描述:

《对建立高铁护路联防长效工作机制的探索与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建立高铁护路联防长效工作机制的探索和思考高铁即高速铁路,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新的运输方式,时速可达200-400公里。我国是目前世界上高速铁路发展最快、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高铁已成为人们生产生活必不可缺的重要交通工具,但最根本的出发和立足点就是“安全”。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影响铁路治安稳定的因素也层出不穷,面对新的形式,新的问题,护路联防工作必须打破陈规,与时俱进,做好三个方面的转变,以适应瞬息万变的铁路治安形势。一、从单治到群治的转变。铁路治安问题是社会诸多矛盾的综合反映。解决铁路治安问题,必须坚持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一是

2、设立专门组织机构,在高铁沿线的市、县、乡、村要层级设立专门机构,吸收公安、工商、教育、安监、宣传、信访等重点部门为工作成员单位,并设立专门办公室如:护路联防办公室,有专门阵地、有专人负责、有日常工作,加大与铁路部门的联系,及时反馈、及时沟通、及时解决各种涉路问题,逐步完善并落实路地联席会议、信息通报、定期研判责任倒查等工作制度,及时反馈、及时沟通、及时解决各种涉路问题。通过运用党委、政府的权威,各职能机构的共同努力,以及组织动员铁路沿线基层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使之成为人民群众维护铁路治安的自觉行为,从而打破过去护路队伍“单打一”的局面。二是建立健全责任考核机制。各级政府将铁路护路联防工

3、作纳入到地方平安建设规划,按照地域划分与高铁线路相结合,层级签订治安管理责任书,明确职责任务,细化、量化工作目标。将维护高铁安全作为社会治安结合治理考核内容,与各县(区)、乡(镇)、村逐级签订护路联防责任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人人有责任的工作格局,从而实现由单治到群治的转变。二、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如果说过去群众参与护路联防是自发行为的话,那么今天就必须使这项工作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为,在各项法律法规的规范下自觉承担起维护铁路安全的责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通过深入开展好铁路护路宣传工作,将爱路护路的意识在群众脑海里根深蒂固作为一起主动意识。一是广泛宣传。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纸、广

4、播等新闻媒体动员广大群众知路、爱路、护路;在沿线的乡镇、街道、村庄、社区设立护路宣传版面;在村委会设立法制宣传栏;在村规民约中加入爱路护路内容;在学校开展法制讲座;在沿线的醒目墙面刷写宣传标语;教育广大群众,增强法律意识、社会公德意识、参与支持护路的社会责任意识。二是重点宣传。面对不同的对象,采取针对性的教育办法,在全面覆盖宣传的同时,突出对五残人员、两劳释放人员、中小学生等重点人群,突出对废旧金属收购站点、冶炼、铸造等重点行业,针对春运、五一、十一等重点时期及桥梁、涵洞的重点区域的宣传教育。三是联合宣传。基层政府要定期协调组织各有关部门与铁路部门开展各种爱路护路宣传教育活动,年初有宣传计划,

5、每月宣传活动,每季度一次宣传工作会议,半年一次大型宣传活动,年终一次宣传总结,采取散发宣传单、张贴标语口号、摆放版面等形式,开展多种多样地宣传教育活动。三、从普铁到高铁的转变。随着近几年铁路跨越式的发展,高铁已逐步取代了普速铁路为广大群众出行提供了更大的便利,也为铁路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能还仅仅停留在降低铁路交通事故、减少行人入网事件等目标上,而是要做到全面杜绝各类影响高铁安全案事件的高标准严要求上,特别是当前反恐防暴大背景下高铁车站和线路都是反恐防暴的重点。一是要强化各级领导责任意识。要不断灌输高铁安全不是小事决不能马虎,出事就是大事,决不能出事的思想,切实增强危机感、责任感。二是要

6、将铁路护路联防工作作为反恐防暴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护路联防向实战化、常态化迈进,及时掌握护路情况,把隐患清除在萌芽状态,做好保安全、保畅通、保稳定。三是加大人力和物力的投入。高铁线路不同于普速铁路不能在网内巡查,而且高铁都是架桥过隧,这就对线路巡查带来很大的难度。只有投入更多的线路防控力量,做到“定点守、分段巡”才能更有效的确保安全,同时在高铁沿线安装高清摄像装备,全天候监控铁路线路情况一有情况可以第一时间内赶赴现场,及时处置特殊意外情况,做到人防技防全天候无死角巡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