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人机工程学第7章作业环境与作业空间

安全人机工程学第7章作业环境与作业空间

ID:43770378

大小:8.50 MB

页数:107页

时间:2019-10-14

安全人机工程学第7章作业环境与作业空间_第1页
安全人机工程学第7章作业环境与作业空间_第2页
安全人机工程学第7章作业环境与作业空间_第3页
安全人机工程学第7章作业环境与作业空间_第4页
安全人机工程学第7章作业环境与作业空间_第5页
资源描述:

《安全人机工程学第7章作业环境与作业空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第7章作业环境与作业空间7.1作业环境7.2作业空间安全性设计学习目标:学习温度、照明、色彩、有毒、噪声、振动等作业环境条件对人的工作绩效和健康的影响以及对这些环境条件改善的一般方法及原则;学习掌握作业空间安全性设计的基本原则、作业场所空间布置及作业姿势与作业空间布置的基本内容。21.照明形式天然采光。人工照明:一般照明、局部照明、综合照明、特殊照明。混合采光。3一、照明环境7.1作业环境局部照明4一般照明特殊照明自然光是人工光源不能比拟的,设计时应该最大限度利用自然光。选择人工光源时应该注意其光谱成分,尽可能接近自然光。照明

2、不宜使用有色光线。在有色光照明下视力效能降低。如白光下视力效能为100%,红光下视力效能仅达90%。52.光源选择当视野内出现亮度过高或对比度过大的光时,人眼会感到刺眼并降低观察能力,这种刺眼或耀眼的强光线叫眩光。直接眩光:光源直接照射到人眼引起的眩光。反射眩光:强光经物体表面反射引起的,特别是在靠近视线方向反射引起的眩光。对比眩光:被视物体与背景明暗相差太大引起的眩光。63.眩光直接眩光反射眩光对比眩光眩光视觉效应的危害,主要是破坏视觉的暗适应,产生视觉后像,使工作区的视觉效率降低,产生视觉不舒适感和分散注意力,造成视觉疲劳。

3、研究表明,做精细工作时,眩光在20分钟之内就会使差错明显增加,工效显著降低。7眩光的影响:1)限制光源亮度2)合理分布光源3)直射转为反射4)避免反射眩光5)减少亮度对比8防止和减轻眩光的主要措施:1)限制光源亮度2)合理分布光源3)直射转为反射4)避免反射眩光5)减少亮度对比9防止和减轻眩光的主要措施:应尽可能将眩光光源布置在视线外微弱刺激区,采用适当的悬挂高度和必要的保护角。1)限制光源亮度2)合理分布光源3)直射转为反射4)避免反射眩光5)减少亮度对比10防止和减轻眩光的主要措施:光线经灯罩或天花板及墙壁漫射到工作场所。1

4、)限制光源亮度2)合理分布光源3)直射转为反射4)避免反射眩光5)减少亮度对比11防止和减轻眩光的主要措施:对于反射眩光,则通过变换光源的位置或工作面位置,使反射光不处于视线内。此外还可以通过选择材质或涂色来降低反射系数,避免反射眩光。1)限制光源亮度2)合理分布光源3)直射转为反射4)避免反射眩光5)减少亮度对比12防止和减轻眩光的主要措施:环境亮度与光源亮度越大,亮度对比就越大,对比眩光就越强。如,一个亮着的街灯,白天行人不会注意到;而在晚上,行人就感觉街灯很刺眼。因此,适当提高环境亮度以减少亮度对比可以减小对比眩光。作业场

5、所的照明要符合人的要求,达到眼睛感觉舒服和视觉效果优良,必须注意作业场所的光照要求。1)合理照度2)照明的均匀性3)照明的稳定性4)亮度分布134.作业场所的光照要求照度是被照面单位面积上所接受的光通量,不同的视看对象要求不同的照度,提高照度,不仅能减少视觉疲劳,而且提高劳动生产率。作业场所的照明要符合人的要求,达到眼睛感觉舒服和视觉效果优良,必须注意作业场所的光照要求。1)合理照度2)照明的均匀性3)照明的稳定性4)亮度分布144.作业场所的光照要求视觉是否舒服取决于照明的均匀性。如果工作表面亮度很不相同,则眼睛从一个表面移到

6、另一个表面时要发生适应过程。例如,作业面邻近周围的照度均匀度不应小于0.5。作业场所的照明要符合人的要求,达到眼睛感觉舒服和视觉效果优良,必须注意作业场所的光照要求。1)合理照度2)照明的均匀性3)照明的稳定性4)亮度分布154.作业场所的光照要求照明的稳定性指照度保持一定值,不产生波动,光源不产生频闪效应。照度稳定与否直接影响照明质量的提高。作业场所的照明要符合人的要求,达到眼睛感觉舒服和视觉效果优良,必须注意作业场所的光照要求。1)合理照度2)照明的均匀性3)照明的稳定性4)亮度分布164.作业场所的光照要求视野内存在不同亮

7、度时,就有反差存在。反差使人容易分辨前后、深浅高低和远近,增强工作的典型性。当工作和周围环境存在适当的明暗对比的反差、柔和的阴影时,心理上会感到满意。但是,如果亮度差别很大,会使眼睛很快疲劳。(一)高温环境高温环境是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其工作地点平均“三球温度指数”(也称湿球黑球温度,WBGT)大于或等于25℃的作业环境。高温作业的危害高温作业时人体可出现一系列生理性改变,主要为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方面的改变。表现为:脉搏加快,体温升高、头晕、头痛、恶心、极度疲劳等症状。中暑是高温环境下发

8、生的急性疾病,按发病机理可分为热射病、日射病、热衰竭和热痉挛。根据症状将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三种。17二、温度环境高温环境作业的优化设计主要从技术、保健和生产组织三方面进行。技术:主要有隔热、散热和排热等措施1)隔热主要通过合理设计工艺流程和屏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