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回滞、非对称就业弹性与宏观调控目标失衡

失业回滞、非对称就业弹性与宏观调控目标失衡

ID:43773014

大小:259.56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10-14

失业回滞、非对称就业弹性与宏观调控目标失衡_第1页
失业回滞、非对称就业弹性与宏观调控目标失衡_第2页
失业回滞、非对称就业弹性与宏观调控目标失衡_第3页
失业回滞、非对称就业弹性与宏观调控目标失衡_第4页
失业回滞、非对称就业弹性与宏观调控目标失衡_第5页
资源描述:

《失业回滞、非对称就业弹性与宏观调控目标失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失业回滞、非对称就业弹性与宏观调控日标失衡摘要:本文试图检验中国劳动力市场是否存在失业回滞现象,并对其进行解释。文章首先用单位根方法考察了修正失业率的波动形态,结果发现,它存在一定的记忆功能,初步证明了失业回滞迹象。进一步,我们用就业弹性分析方法强化了对回滞的验证。基于经济周期不同波段的比较分析表明,在萧条周期屮产出回落对就业的遏制能力要远大于繁荣周期中产出增加对就业的拉动能力,从产岀回落到就业回落的传导速度也明显快于从产岀回升到就业回升的传导速度,它使萧条周期下失业率的冲击在经济冋复阶段难以彻底消退。进一步分析表明,造成经济周期屮就业弹性非对称性的主要原因

2、是繁荣周期中增长引领型产业的就业弹性大于萧条周期中衰退引领型产业。失业回滞可能会加剧政府对通过高增长来维持高就业的路径依赖,限制宏观调控其他目标的作用空间。木文从增长引领型产业重新布局、积极与消极就业政策体系重构等角度提岀了政策建议。关键词:失业回滞就业弹性调控目标失衡一、引言宏观调控有四大目标,即充分就业、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这四个目标并不是完全相容的,特别是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之间经常发牛冲突。如何在四个目标之间寻求平衡、避免偏废,是宏观调控的焦点。就以美国为例,当失业率低于6%的警戒线时,调控重心转向物价稳定目标,这时允许出现一定的失业和低

3、增长。欧洲拟定的失业率警戒线比美国更高一些,只要没有突破底限,政府就不会过多地放乔其他目标来盲从就业目标。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在本轮金融危机中,尽管欧洲失业率突破10%,但并没有因为治理失业而带来大面积的通胀风险。2010年8月份,欧元区通胀率只有1.6%,比上个月还下降了1%。欧洲央行还一再表示,如果通胀风险加剧,将立即采取处理措施。反观中国,近年来的宏观调控尽管名义上是四个目标并存,但实际上,就业目标已被置于最重要的位置,并对其他目标形成挤兑。就拿本轮金融危机来说,政府为保就业不惜动用一切资源,4万亿投资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说就是为了保900万就业。保就业与

4、保增长天然联系到一起,于是经济很快出现了亢奋式复苏,通胀风险也随Z滋生,就业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今天就业形势已明显好转,甚至一度出现了“民工荒”现象,政府对失业问题仍然是心有余悸,须臾不敢放松,调控目标也没有及时转向稳定物价等目标上来。允许负利率长期存在,却不加以果断的干预,就说明中国宏观调控的目标体系确实是存在失衡的。为什么就业目标会对中国宏观调控的其他目标构成掣肘?这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除了对于中国这个人口大国来说就业问题具有极特殊的重要性之外,可能述有另一层原因,那就是在经济周期中产出波动对就业波动的传导具有某种独特性,它使政府对经济波动的就业后果高度

5、警惕,并产生了通过高增长来维系高就业的路径依赖,限制了其他目标。通过考察失业回滞现象可以阐释了这一点。单位根检验表明中国修正失业率是一个一阶单整的随机游走过程,这初步证明了冋滞迹象。进一步,通过比较分析我们发现,在繁荣周期产出回升对就业的拉动能力远小于萧条周期产出回落对就业的遏制能力,且传导速度也慢于后者,它使萧条周期的失业率冲击很难在复苏阶段得到彻底修复,这对回滞假说构成了补充验证。接下来的分析表明,经济周期中就业弹性的非对称性主要源于繁荣周期中增长引领型产业的就业弹性小于萧条周期下的衰退引领型产业。失业回滞将宏观调控置入一种窘境:经济要时刻保持高速增长,

6、否则,一旦回落,就会立即引发大规模的失业,而它乂很难在复苏周期得到迅速、完全的弥补。本文提醒我们,中国宏观调控目标要避免滑向唯高增长、高就业是举的极端,做到多冃标的平衡,就必须破解回滞现象,提振复苏阶段产出对就业的拉动能力。这就要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增长引领型产业的就业弹性,“十二五”期间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实施有望使这一问题得到缓解。另一方面,还要从人的方面来推动就业政策的改革,发挥积极型就业政策的作用,通过推动人力资本培训来提高复苏阶段劳动者的再就业能力。最后就是发挥消极型就业政策的作用,通过构建安全网来提高社会对失业的承受力,避免失业问题绑架全局。二

7、、文献综述传统理论认为,劳动需求是一种引致性需求,当产出波动时,劳动需求也会发生同向波动,这种传递会在瞬间无摩擦地完成,因此,就业周期与经济周期的波动形态不仅在时间上是完全一致的,在周期的不同波动也应是完全对称性的,特别是繁荣周期产岀增加对就业的拉动能力与萧条周期产岀回落对就业的遏制能力应该一样。实践中这种理想化图式遭遇了越来越多的挑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就业周期相对于经济周期的滞后性与回滞(丁守海,2010a)。自熊彼特以来,回滞理论一直被或明或暗地引入到经济领域,特别是投资、贸易领域。失业凹滞理论肇始于Phelps(1968)的思想,后经Blanchar

8、d&Summers(1986,1988)>Hargr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