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高程升高原因及对策的探讨

潼关高程升高原因及对策的探讨

ID:43773454

大小:342.87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10-14

潼关高程升高原因及对策的探讨_第1页
潼关高程升高原因及对策的探讨_第2页
潼关高程升高原因及对策的探讨_第3页
潼关高程升高原因及对策的探讨_第4页
潼关高程升高原因及对策的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潼关高程升高原因及对策的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潼关高程升高原因及对策的探讨梁国亭姜乃迁田玉青1潼关高程演变基本情况潼关位于黄河、渭河和北洛河三河汇流区的出口,距三门峡大坝113.2kmo潼关以上汇流区河谷宽阔,黄河小北干流河段(龙门至潼关河段)最宽可达18km,而潼关处的河谷突然缩窄到lkm,形成天然卡口。在三门峡水库兴建前,遇到较大洪水时,有卡水壅高水位的现象,潼关以上三河汇流区是天然的滞洪滞沙区。由于潼关的特殊地理位置,潼关断面是黄河小北干流和渭河的局部侵蚀基准面,潼关河床高程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到小北干流和渭、洛河下游河道泥沙冲淤、防洪及除涝,因此历來为各方所关注。为了反映潼关断面的冲淤特性,潼关高程用潼关(六)断面1000m7s

2、流量时的水位表示。三门峡水库建成以前,潼关水文站自1929年开始观测,期间有些年份停测,到1959年为止共有19年观测资料。从19年水位差的平均结果看⑴,非汛期每年上升0.35m,汛期每年下降0.28m,就全年來说,潼关高程呈上升趋势,年平均抬升0.07哄三门峡水库投入运用以后,在蓄水运用期,由于冋水影响,潼关高程(流量为1000m7s时的水位,下同)大幅度淤积抬高,1969年6月达到最高值328.70m,比建库前抬高5.30m左右;随着三门峡枢纽工程的两次改建和运用方式的变更,1970年潼关高程逐渐下降,1973年汛后降至326.64m;1974年水库采用“蓄清排浑”运用以來,潼关以下库

3、段非汛期蓄水淤积,汛期降低水位冲刷排沙,潼关高程也随之升高和下降,呈现周期性变化⑵。1973年汛后到1985年期间,潼关高程虽然在年际间有上升或下降的波动,但从1973年的326.64m到1985年的326.64m,水库基本冲淤平衡。1986年10月龙羊峡水库投入运用以來,使汛期和非汛期年内來水比例发生较大变化,再加上上游工农业用水增加的影响,因此除1989年天然來水较丰外,截止到1995年已连续9年汛期枯水枯沙。在此期间潼关高程累计上升1.51m,到1996年汛后潼关高程达到32&08mc2潼关高程居高不下的原因2.1入库水沙条件变化的影响自三门峡水库“蓄清排浑”运用以來,入库水沙条件大

4、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段,即1973年11月至1985年10月和1985年11月至1996年10月。第一个时段汛期潼关高程平均下降0.48m,在这12个运用年内潼关高程基本上达到冲淤平衡,年平均水量和來沙量与多年平均值比较接近,而汛期水量则比多年平均值偏多;第二个时段汛期潼关高程平均仅下降0.19m,比第一个时段下降幅度偏少60%,并且潼关高程在此期间还抬升了1.53m,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第二时段汛期水量比笫一时段减少了92亿m',特别是第二时段洪峰水量比第一个时段减少了近三分之二,洪水历时减少了50%(见表1)。由此可以表明,在有利的水沙条件下,潼关高程可以冲刷下降或实现冲潼关高程升

5、高原因及对策的探讨梁国亭姜乃迁田玉青1潼关高程演变基本情况潼关位于黄河、渭河和北洛河三河汇流区的出口,距三门峡大坝113.2kmo潼关以上汇流区河谷宽阔,黄河小北干流河段(龙门至潼关河段)最宽可达18km,而潼关处的河谷突然缩窄到lkm,形成天然卡口。在三门峡水库兴建前,遇到较大洪水时,有卡水壅高水位的现象,潼关以上三河汇流区是天然的滞洪滞沙区。由于潼关的特殊地理位置,潼关断面是黄河小北干流和渭河的局部侵蚀基准面,潼关河床高程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到小北干流和渭、洛河下游河道泥沙冲淤、防洪及除涝,因此历來为各方所关注。为了反映潼关断面的冲淤特性,潼关高程用潼关(六)断面1000m7s流量时的水

6、位表示。三门峡水库建成以前,潼关水文站自1929年开始观测,期间有些年份停测,到1959年为止共有19年观测资料。从19年水位差的平均结果看⑴,非汛期每年上升0.35m,汛期每年下降0.28m,就全年來说,潼关高程呈上升趋势,年平均抬升0.07哄三门峡水库投入运用以后,在蓄水运用期,由于冋水影响,潼关高程(流量为1000m7s时的水位,下同)大幅度淤积抬高,1969年6月达到最高值328.70m,比建库前抬高5.30m左右;随着三门峡枢纽工程的两次改建和运用方式的变更,1970年潼关高程逐渐下降,1973年汛后降至326.64m;1974年水库采用“蓄清排浑”运用以來,潼关以下库段非汛期蓄

7、水淤积,汛期降低水位冲刷排沙,潼关高程也随之升高和下降,呈现周期性变化⑵。1973年汛后到1985年期间,潼关高程虽然在年际间有上升或下降的波动,但从1973年的326.64m到1985年的326.64m,水库基本冲淤平衡。1986年10月龙羊峡水库投入运用以來,使汛期和非汛期年内來水比例发生较大变化,再加上上游工农业用水增加的影响,因此除1989年天然來水较丰外,截止到1995年已连续9年汛期枯水枯沙。在此期间潼关高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