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浅谈如何走进学生心灵

[精品]浅谈如何走进学生心灵

ID:43779806

大小:2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4

[精品]浅谈如何走进学生心灵_第1页
[精品]浅谈如何走进学生心灵_第2页
[精品]浅谈如何走进学生心灵_第3页
资源描述:

《[精品]浅谈如何走进学生心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如何走进学生心灵浅谈如何走进学生心灵摘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天底下最为特殊的职业,今日的师德水准就是明天的国民索质,这些赞誉不但扩大了教师的职业涵义,而且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耍求我们不但耍教育出博学多才的栋梁和塑造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还耍培养出具有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的人才和塑造出健康、坚强、美好的人格品质。关键词:师爱尊重理解责任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c)-0209-01从6岁步入教室到22岁毕业于大学,每个人的一生几乎都有超过1/5甚至1/

2、4的时间在学校和家之间奔走,而学生时代的我们接触最多的莫过于老师了。“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天底下最为特殊的职业,今日的师德水准就是明天的国民索质,这些赞誉不但扩大了教师的职业涵义,而且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不但要教育出博学多才的栋梁和塑造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还耍培养出具有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的人才和塑造岀健康、坚强、美好的人格品质。针对于这样复朵的教师职业内涵,我来谈谈自己的几点感悟。1心灵大门的钥匙一一师爱一名教师往往要面对几十个性格各异的学生,他们大都是少不史事的孩童,有时会制造点惊喜,有时会给你一

3、种意想不到的感动,有时表现得十分懂事,有时却又顽皮得让人哭笑不得,大多数时间他们是很可爱的,但是却始终问题不断,无论是什么样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却只有一个,那就是一一爱。没有爱的教学,宛如无水池塘,终将群鲜枯竭。无论是高中生还是初中生,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的愿望其实很简单:大部分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疼爱,希望与班级其他同学之间保持良好、和睦的同学关系,他们渴望得到老师和其他同学的认可。对于他们来说,心灵的沟通胜于知识传递。其实这样的要求并不高,有时是一句不经意的问候,有时是一个关切的眼神,有时是一个鼓励的动

4、作,有时是一个赞赏的微笑,而这样的要求不需耍多长的时间去满足,也不会花费我们多大的功夫。但是对于他们來讲,这就足够。虽然只是十儿岁的孩子,但是他们能够清晰地感受到来口老师的爱,只有当这份爱宜达他们的内心深处时,他们才会敞开心扉,而老师也会取得学生对自己的爱戴。2感化心灵的捷径一一理解、尊重总有些家长会这样问我:“我们家孩子最近的表现怎么样?”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从不轻易以“不错、很好、不太好……”Z类的话作为回答,不是我不知道这个学生的表现,而是我不会急于对一个学生的表现作出好或坏的评价。在我心中,每个学生都是好学生。一个班

5、级中,总有些调皮、捣蛋或者学习跟不上的学生,某种情况下,他们不是自愿变成现在的样了的,而是因为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或者自然条件等因素造成。比如有的学生,因为父母离异,跟着父亲或母亲一方生活,而父亲或母亲乂由于工作或新组建家庭等原因疏于照顾和管束,使得他们产生叛逆心理,在家里得不到來自父母双方完整的爱,若是在学校又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同,就会开始口暴口弃,认为是由于自己的原因,而得不到父母、老师和同学的关爱,如果再受到社会上不良少年的影响,必定会走上一条不归Z路。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要及时了解他们家庭环境的变化,经常与之谈心,

6、因为感人肺腑的谈话,能医治孩子心灵的创伤,并选择一种适合他们放松的方式,让他们易于敞开心扉,向他们表示理解并给予希望,并在问题刚一出现时,立即进行正确的引导,以防问题进一步恶化,导致不可收拾的后果。再比如有的学牛,因为自然条件使得他们的智力低于正常人,他们想学好,也的确努力了,但始终赶不上其他同学。对于这样的学生,如果我们按照一般学生的要求來要求他们,久而久之,就会造成他们的自卑心理,甚至更为严重的后果。还有i部分学生,因为家庭环境等因素影响,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而导致父母和老师的批评,同学们的嘲笑,从而致使他们

7、的心灵收到伤害,但同时又及其渴望别人的目光,因此就采取捣乱、违纪等方式引起父母、老师、同学们的注意。对于这样的学我们不仅要尊重他们,还要教会他们如何得到大家的尊重,并进一步得到大家的认可。我们面对的是祖国未來的花朵,他们或者在温室中长大,或者在痛苦中挣扎,无论他们出现什么样的问题,我们都要做到:永远向学生投去欣赏的目光,永远用对学生保持宽容的心态,永远对学生表示温柔的理解,永远对学生持有应有的尊重。3赢得尊重的方法一一摒弄成见记得有这么一句话:出错犯规,这是孩子成长的“代价”,也是孩子的“权利”。犯错了没有关系,关键在于能

8、否从错误中汲取教训,并成功的站起来。作为教师,我们要教会学生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在犯错中成长,而不是一味的紧盯着他们的错误。作为教师,我们要摒弃成见,用爱的教育,用尊重和鼓励促进学生成长,而不是大声批评和指责。作为教师,我们要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努力走进学生心灵,不抛弃,不放弃,用爱去感化,用心去关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