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塑料大棚栽培技术研究初探

枇杷塑料大棚栽培技术研究初探

ID:43785462

大小:2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4

枇杷塑料大棚栽培技术研究初探_第1页
枇杷塑料大棚栽培技术研究初探_第2页
枇杷塑料大棚栽培技术研究初探_第3页
资源描述:

《枇杷塑料大棚栽培技术研究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枇杷塑料大棚栽培技术研究初探浙屮西山区、黄土丘陵的枇杷詁质优,但成熟期短而集屮,均在5月上中句,与福建枇杷产区相比,成熟期晚一个月左右,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我们于2009-2011年进行了枇杷大棚栽培技术研究。1材料与方法1.1试材试验设在金华农业高新园区内4年生枇杷园和琅哪镇上徐村8年生枇杷园内,品种为冠玉,株行距2mX3m,南北向栽植。大棚采用钢架结构拱棚,棚高3.6m,宽8m,长40m。塑料棚膜为杭州新光产的大棚膜,棚顶3月下旬起再覆盖遮阳网。设同一地块常规栽培(露地套袋和不疏果不套袋)为对照。1.2试验方法1

2、.2.1大棚盖膜时间「平均气温降至10°C时,对大棚覆盖棚膜。盖膜前最好铺银灰色反光地膜,以利保水、防草,增加地温,防止土壤水分蒸发。分2次疏果。1.2.2露地套袋时间试验。4月10〜15日进行试验分为白色单层、黄色单层、报纸3种,分2次疏果。枇杷疏果后即应喷药套袋,用50%多菌灵1000倍或80%可湿性粉剂400〜600倍喷射果面后,一穗一袋。1.3大棚栽培管理技术1.3.1盖膜:花前根据每株长势施一定量鸡粪厩肥、菜饼及复合肥,随即灌水覆土,盖膜1〜2天,喷杀菌剂多菌灵防治叶片病害,在12月中旬可盖棚。1.3.2温

3、度和湿度:这是大棚栽培的主要管理环节,如管理不当,易造成果实发育缓慢、干瘪或白灼。温度、湿度控制指标见表1。1.3.3疏花疏果。摘花在每枝花穗己有2〜4个幼果形成时,将每穗的迟性花全部摘掉,避免迟性花开放时消耗养分。疏果在幼果快速发育期之前,按每穗留果实2〜3个,将多余的幼果疏掉。2结果与分析2.1大棚栽培试验结果冠玉枇杷在大棚栽培条件下,采用白膜固定透光,黑网遮阴的方法进行管理,以成熟期、丰产性、裂果率、萎蔦皱皮控制作出主要参考因素分析,单果重相对下降,产量明显增加(见表2)。大棚试验裂果率为3.5%,可食率为68

4、.13%,可溶性固型物含量为14.1%,皱皮率为2.8%,优质果率达92%,667m2商品产量432kg,产值31795元。扣除成木按5年5分摊,参照企业成本核算,净收入18000元。2.2套袋试验结果枇杷套袋后主要表现裂果率大幅度下降(仅为3.2%),可食率66.81%,可溶性固型物含量为13.2%,皱皮率3.5%,优质果率达71%,667m2商品果产量327kg,毛收入9287元,除去成木后净收入8000元;而不套袋、不疏果(对照处理)裂果率8.5%,可食率66.35%,可溶性固型物23.68%,皱皮率8%,优质

5、果率20%,实际667m2商品果产量150kg,毛收入1200元。除去成木后净收入1000元。2.3收益比较上述试验结果可见,大棚设施栽培667m2净收入18000元,分别为露地套袋的2.2倍,为露地不套袋、不疏果收入的18倍。2.4冻害问题冻害仍是栽培主要制约因素。大棚设施也受到低温的影响,冻害率仍达15%左右。从调查情况看,早期花及其所结的幼果最易受冻害,•且不同地域冻害的情况截然不同。山脚冷风集聚极易受冻害,西北坡较东南坡易冻。2.5套袋是增加效益的主要措施相对于本试验的几种方法而言,套袋是经济可行的方法,农民

6、容易接受,舍得投入,推广速度快。目前,枇杷产区约有50%的枇杷采取套袋技术。大棚设施栽培是高投入、高产出的栽培措施,是技术集成的一个亮点,它须有一怎的经济实力和较高的果树温室栽培管理经验。至于自然栽培,虽然有可溶性固型物含量相对较高的优点,但花斑、裂果、皱皮的控制明显不及套袋和大棚栽培,经济效益低。(收稿:2013-06-1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