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用笔浅谈

书法用笔浅谈

ID:43786810

大小:11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4

书法用笔浅谈_第1页
书法用笔浅谈_第2页
书法用笔浅谈_第3页
书法用笔浅谈_第4页
资源描述:

《书法用笔浅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书法用笔浅谈刘自犊的大篆(徳风堂)书法离不开用笔,品字无非笔墨。用笔是书法的基础,亦是关键。赵孟頫兰亭十三跋云: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世传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而悟笔法,黄鲁直由船夫急流荡桨得笔势,怀素见惊蛇入草而识草法。用笔之道有若武林秘籍,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本文只是一家之言,权且抛砖引玉。一、用笔三折:起、行、收隶书用笔有“蚕头雁尾、一波三折”之说,其实任何书体,任意点划都有三折,即起、行、收三过程。起笔有逆锋(正)、露锋(行、草)、裹锋(篆、隶)之别,一般耍求逆入平出,即使

2、露锋起笔也要逆锋取势,所谓“欲下先上,欲右先左”,如此笔毛才能保持弹性,点划有含忍之力;行笔则以屮锋为妙,顶纸逆行,匀速遒劲;而收笔强调“无垂不缩、无往不收”(米芾语),气不外泄,沉着厚实。这三过程须交代清楚,起讫分明,点划间自然有起、承、转、合,以至用笔映带自如,节奏分明。用笔切忌一拖而过,不善顿挫调锋。二、用笔三态:中、狈I」、偏屮锋行笔历来奉为书家圭臬而不可逾越,然“侧笔取媚,钟(繇)王(羲之)不传之秘”。王世贞《艺苑评》语:“正锋、偏锋之说,古今无之……苏、黄全是偏锋,旭、素时有一、二笔,即右军行草中,亦不能

3、尽废,盖正以立骨,偏以取态……蔦侧、偏之说并无定论,全在“得笔”,米芾说「得笔则虽细为髭发,亦圆;不得笔,虽粗如椽亦褊”。随着书法艺术的发展和对姊妹艺术的借鉴,用笔更为丰富多样,中、侧并无高低之分,侧锋、偏锋乃至散锋、破锋、皴擦都可入书,如全以屮锋,无有对比,又何谈艺术?三、用笔五原则:平、留、圆、重、变黄宾!bL《I田I语录》指出:用笔有所禁忌:忌尖、忌滑、忌扁、忌轻、忌俗,宜留、宜圆、宜平、宜重、宜雅。“平”指平腕竖锋,力量均衡,不忽轻忽重,要如锥画沙:留”指笔要勒出刚劲,不能软而无力,働之屮断要留得住笔;圆‘是

4、点虺要圆劲,不可尖刻露锋;'重'指用笔沉着,力透纸背,点划厚实;"变”则天机幻化,一任自然。四、碑、帖结合的用笔主张“二王”一系的传统帖学在笔法上精益求精,特别注重点画两端的连贯映带和纵向取势,中段行笔则较简略。碑学一路更多强调逆入平出,中段行笔涩劲,力量充盈,富于变化。碑、帖并非泾渭分明,当今社会是一个融合与创新的时代,书法亦然,异体同势、古今杂形、南北汇通、碑帖结合应是书法艺术向前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用笔上兼融并蓄,既重视点画两端取帖之灵动,又重视线条中段取碑之厚重,创造出更为丰富多变的笔法,在结字上因字赋形(

5、点画关乎结构),章法上注重局部生发和整体形式构成,俨然成为一种风尚。可以说,根植传统,有别前贤,暗含时风是书法创作的不二法门。五、用笔与用墨笔墨难分,用笔高手多善于用墨,不善于用笔而善于用墨的则很少见。林散之认为:有笔方有墨,欠墨乃欠笔,笔是骨,墨是肉,水是血,不善于用笔而墨韵横流者,古无此例。好的笔墨在于苍润,黄宾虹喻为“干裂秋风,润含春雨”。一般而言,要以笔控墨,墨润宜速,墨枯宜缓,墨干则以淡(水)破Z,墨湿则以浓破Z,总之要惜墨如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