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室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供应室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ID:43794659

大小:2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4

供应室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_第1页
供应室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_第2页
供应室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_第3页
资源描述:

《供应室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供应室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摘要]分析供应室护士常见职业危害因素,认为强化安全教育,加强针对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的防护措施,同时加强心理调节可减少职业危害因素的损伤,保障供应室护士的安全,从而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167-02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供应室已从医院的辅助科室发展成为医院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部门。护士的职业防护是医院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供应室护士的职业防护对保证物品供应、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及护士身心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供应室护士职业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探

2、讨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1危险因素1.1化学因素日常工作中使用的各种化学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戊二醛等挥发出的有害气体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它们可刺激人体呼吸道引起咽炎、气管炎、哮喘等,同时也可对人体皮肤造成伤害。1.2物理因素1.2.1烫伤在清洗器械、操作高压灭菌器、制备蒸憎水时容易发生烫伤。1.2.2紫外线使用不当或出现故障进行维修,可对人体眼睛、皮肤造成伤害。1.2.3电击伤供应室的主要设备都是电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或使用不当容易发生电击伤。1.2.4锐器损伤清洗各种器械时容易被锐利器械刀、剪等划伤、割伤。1.3生物因素回

3、收的物品有大量的微生物污染,工作人员在处理这些物品时容易受到致病微生物的侵袭,当皮肤有伤口时,HIV、HBV等有可能从破损处侵入。1.4肌肉、骨骼损伤在搬运重物、长时间站立操作时容易造成肌肉、骨骼的损伤。1.5心理因素部分医院领导不重视供应室工作,使供应室工作人员自身价值得不到认同,产生心理压力。2对策2.1针对化学危害因素的防护对策工作中严格执行各种化学消毒剂使用规范,配制使用过程中要戴帽子、口罩、手套,必要时戴护目镜;浸泡液用有盖容器盛装;取放物品时及时加盖,防止气体挥发。如不慎将消毒液溅入眼内或皮肤上,立即用清水反复冲洗。2.2针对物理危害因素的防

4、护对策2.2.1烫伤的防护接触高温物品时合理使用防护用品。2.2.2紫外线损伤的防护使用紫外线灯直接照射消毒,人不得在室内。[1]紫外线灯管出现故障进行维修时戴护目镜、穿长袖工作服,避免紫外线照射眼睛和皮肤。2.2.3电击伤的防护在使用各类电器时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建立维修保养制度,定期检修,发生故障及时联系设备科维修。2.2.4锐器损伤的防护清洗、包装锐器时加强自身保护意识,谨慎操作。2.3针对生物危害因素的防护树立标准预防观念,采取普遍性预防原则。接触回收的物品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包括正确的洗手、戴口罩、手套、护目镜等。被锐器刺伤皮肤后,立即进行

5、局部伤口处理,降低职业感染的危险。2.4针对骨骼肌肉损伤的防护在搬运物品时,量力而行,另外,操作时采取正确的姿势,应用适当的辅助工具。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2,17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