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引论平时作业

哲学引论平时作业

ID:43803642

大小:77.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10-14

哲学引论平时作业_第1页
哲学引论平时作业_第2页
哲学引论平时作业_第3页
哲学引论平时作业_第4页
哲学引论平时作业_第5页
资源描述:

《哲学引论平时作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哲学引论》平时作业(1)简答题一、如何理解哲学作为一门人类思想探索性活动的特点。1.考核知识点:本题主要考核本课程的第一章第四节中的“哲学的理论特性”这个知识点。2.常见错误:没有意识到哲学是一种思想探索性活动,是哲学的理论特性;本题实际上是考核同学们对哲学的理论特性是什么以及对它的理解的掌握情况。只回答要点,不对要点进行说明。3.提示答案或解题思路、方法:哲学本质上是一种人类基于自身需要而进行的思想探索性活动。哲学的思想探索性特征,首先表现为它所涉及的对象,往往是那些作为寻常信念基础的原则或假定;另外,

2、哲学的思想性探索还表现为哲学本身的发展是历史的、连续的。二、宋明理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考核知识点:本题主要考核本课程的第二章第一节的“宋明理学”这一知识点。2.常见错误:没有对每个要点进行简要的说明。3.提示答案或解题思路、方法:宋明理学的主要特点有:(1)以形而上学为论证方式;(2)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3)以融合佛道为工具手段。三、为什么“‘是’是语言的逻辑界限”?1.考核知识点:本题主要考核本课程的第三章第二节的“是与是者”这个知识点。2.常见错误:回答不全面。3.提示答案或解题思路、方法:人们

3、通过语言,通过逻辑进行思想,第一步就是要对面前的事物进行命名和分类。接着就是通过不同的名称对其所指称的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进行推理。这恰恰就是逻辑的功能,也是逻辑的力量所在。这种功能对思想本身的主要作用,就是使思想在思想交流者那里变得清楚明白,相互之间容易理解和沟通。但无论是命名还是推理,直到语言中出现了系词“是”,事情才变得可能。这是因为,只有系词“是”才可能充当具有形式意义上的逻辑联结词,在日常语言中纯形式地使思想通过语言保持其同一性。这也就是说,“‘是’是思想和语言的逻辑界限。”辩析题一、哲学与科学1.

4、考核知识点:本题主要考核本课程的第一章第一节中的“哲学与科学”这个知识点。2.常见错误:由于本题在教材上没有明确的答案,需要同学们在理解、归纳的基础上作答,因此,本题大多数同学回答都不完整,思路也不够清晰。3.提示答案或解题思路、方法:从历史发展上看,在古希腊,一般的或普遍的科学指的是哲学,特殊的或具体的科学才是今日人们习惯意义上理解的科学,或者严格地说,是指自然科学。按照亚里士多德的划分哲学应以与存在本身有关的理念为研究对象,是对支配存在或形成存在的一般原理进行探讨的学问。至于科学,则只能是以具体的、特殊

5、的事物为研究对象,是对现存事物的个别领域进行研究和认识的学问。“哲学”与“科学”的关系:由于历史上存在的哲学和科学的这种特殊关系,使得两者之间呈现出极为复杂的关联。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科学从哲学分割权利,再到两者分享权利。二是既有人坚持哲学高于科学,也有人坚持哲学从属于科学。二、宇宙论与本体论1.考核知识点:本题主要考核本课程的第三章第一节和第二节中的“宇宙论”和“本体论”这两个知识点。2.常见错误:由于本题在教材上没有明确的答案,需要同学们在理解、归纳的基础上作答,因此,本题大多数同学回答都不完整,思路

6、也不够清晰。3.提示答案或解题思路、方法:宇宙论(Coslnology)原指这样一类相互关联的研究,它们在某种意义上涉及整个世界。就其用途来说,宇宙论又可分为两类:属于哲学的和属于科学的。属于哲学的宇宙论又称“前本体论”,在古希腊即自然哲学,在中国古代则指“本根论”。本体论(Ontology)作为研究“一般存在者”(Being)的学问,经常被当作形而上学的同义语。根据对于什么是存在问题的不同回答,本体论具有“是论”,“在论”、“道沦”三种不同形态。在理沦形态上,本体论是宇宙论的一种深化。三、有与无1.考核知

7、识点:本题主要考核本课程的第三章第二节中的“‘有’与‘无’的比较”这个知识点。2.常见错误:由于本题在教材上没有明确的答案,需要同学们在理解、归纳的基础上作答,因此,本题大多数同学回答都不完整,思路也不够清晰。3.提示答案或解题思路、方法:(1)“有”与“无”的共同性(任何一组概念如要进行比较,必须具有一定的共同性,这样才有比较的价值):“有”与“无”是中国哲学中的一对重要概念,其讨论应该说始于老子。(2)“有”与“无”的不同之处:中国道家和佛家所谓“有”固然首先指的是事物的客观存在,但因为它并非“真有”,

8、所以这种存在就不具有绝对性;所谓“无”固然首先指的是客观事物的“缺失”和“缝隙”,但因为这种“缺失”和“缝隙”的重要性,所以也非“真无”。换句话说,在这里有和无恰恰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此即“有无相生”。有也不是真有,无也不是真无,而人只有既不执着于有也不执着于无才能达到人生的圆满境界。分析题(根据以下提供的材料,结合教材的相关内容,就所提问题进行分析。答案不求一致,凡能自圆其说、言之成理者均可得分,尤其鼓励具有创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