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讲稿讲义(PPT格式)

常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讲稿讲义(PPT格式)

ID:43805088

大小:4.79 MB

页数:77页

时间:2019-10-14

常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讲稿讲义(PPT格式)_第1页
常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讲稿讲义(PPT格式)_第2页
常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讲稿讲义(PPT格式)_第3页
常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讲稿讲义(PPT格式)_第4页
常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讲稿讲义(PPT格式)_第5页
资源描述:

《常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讲稿讲义(PPT格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常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一、温度传感器二、光电传感器三、霍尔传感器四、超声波传感器宁波大学信息学院一、温度传感器1、热电阻传感器2、PN结温度传感器3、集成温度传感器宁波大学信息学院1、热电阻传感器几乎所有物质的电阻率都随本身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热电阻效应。根据电阻和温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将温度变化量转换为相应的电参量,从而实现温度的电测量。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温度敏感元件称为热电阻。热电阻材料可分为金属热电阻和半导体热电阻。RTD以0℃阻值作为标称值。如:Pt100宁波大学信息学院(1)铂电阻铂电阻与温度变化之间的关系为当0

2、当-190℃

3、补偿;(2)正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PTC)用于恒温、加热控制或温度开关;(3)临界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CTR)用于温度开关。(3)半导体热敏电阻宁波大学信息学院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广泛应用。它是一种氧化物的复合烧结体,一般测量-100~+300℃范围内的温度。Rt宁波大学信息学院2、PN结温度传感器半导体PN结温度传感器是利用晶体二极管或三极管PN结的结电压随温度变化的原理工作的。具有较好的线性度、尺寸小、响应快、灵敏度高,测温范围为-50--150℃。宁波大学信息学院半导体PN结特性测温原理PN结的反向电流随温度呈指数规律变化,硅二极管的电流方程为宁波大学信息学院二极管温度传感器

4、iuoT0T1>T2>-~2mV/K1N4148/1-5mA当正向电流一定时,二极管的正向电压与被测温度T成线性关系;在一定的电流下,其正向电压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呈负温度系数.宁波大学信息学院3、集成温度传感器集成温度传感器是以晶体管作为感温元件,并将温敏晶体管及辅助电路集成在同一芯片上。单个晶体管基极—发射极之间的电压在恒定集电极电流的条件下,可以认为与温度呈单值线性关系。集成温度传感器的输出形式有电压型电流型。电压型的灵敏度为10mV/℃,电流型的灵敏度为1μA/K。宁波大学信息学院AD590(电流型)AD590是美国模拟器件公司生产的单片集成两端感温电流源。它的主要特性

5、如下:1、流过器件的电流(A)等于器件所处环境的热力学温度度数2、AD590的测温范围为-55℃~+150℃。3、AD590的电源电压范围为4V~30V。AD590可以承受44V正向电压和20V反向电压,因而器件反接也不会被损坏。4、输出电阻为710M。5、精度高。有I、J、K、L、M五档,M档精度最高,误差为±0.3℃。宁波大学信息学院宁波大学信息学院宁波大学信息学院二、光电传感器(1)光谱光波:波长为10—106nm的电磁波可见光:波长380—780nm紫外线:波长10—380nm,波长300—380nm称为近紫外线波长200—300nm称为远紫外线波长10—200nm称为

6、极远紫外线,红外线:波长780—106nm波长3μm(即3000nm)以下的称近红外线波长超过3μm的红外线称为远红外线。1、概述宁波大学信息学院光谱分布如图所示颜色紫蓝青绿黄橙红波长(nm)430~380450~430500~450570~500600~570630~600780~630宁波大学信息学院光电效应是指物体吸收了光能后转换为该物体中某些电子的能量,从而产生的电效应。光电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基于光电效应。光电效应分为外光电效应和内光电效应两大类。外光电效应在光线的作用下,物体内的电子逸出物体表面向外发射的现象称为外光电效应。向外发射的电子叫做光电子。基于外光电效应的光电器件

7、有光电管、光电倍增管等。(2)光电效应宁波大学信息学院当光照射在物体上,使物体的电阻率ρ发生变化,或产生光生电动势的现象叫做内光电效应,它多发生于半导体内。根据工作原理的不同,内光电效应分为光电导效应和光生伏特效应两类:A.光电导效应在光线作用,电子吸收光子能量从键合状态过渡到自由状态,而引起材料电导率的变化,这种现象被称为光电导效应。基于这种效应的光电器件有光敏电阻。内光电效应宁波大学信息学院过程:当光照射到半导体材料上时,价带中的电子受到能量大于或等于禁带宽度的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