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校德育成为道德的事业

让学校德育成为道德的事业

ID:43811190

大小:403.00 KB

页数:40页

时间:2019-10-15

让学校德育成为道德的事业_第1页
让学校德育成为道德的事业_第2页
让学校德育成为道德的事业_第3页
让学校德育成为道德的事业_第4页
让学校德育成为道德的事业_第5页
资源描述:

《让学校德育成为道德的事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如何成为成功与幸福的教师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赵志毅E-Mail:zhaozhiyixb@sina.com人在正常状态下取得超常的成绩,这样的人就是成功的人。人在超常的状态下取得正常的成绩,这样的人就是卓越的人。所谓幸福的人就是力所能及的做了自己所希望做的事情,并且取得了成功的人。一个成功与幸福的老师,就是从事着自己喜欢的教育工作,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热爱孩子的教师,在教育工作中享受整个过程并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这就是一个幸福的教师。教师如是说尹健庭:“读书是为了挣大钱娶美女”“范跑跑”(范美忠):“只有为了女

2、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人,哪怕是我母亲,我也不会管的”谭千秋:“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活了!”(救援人员的话)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拜金主义的影响,社会形成了一种追求庸俗的风气,这严重影响了教师在社会成员心中的地位。因此,教师在追求丰裕物质生活的同时应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做一个品德高尚的老师《道德经》第38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

3、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也。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沙少海徐子宏译注,《老子全译》,第73页按上帝精神的作用和从人的完美性和本来的健全性来看,一切专断的、指示性、绝对的和干预性的训练、教育和教学必然地起着毁灭的、阻碍的、破坏的作用。因此,为进一步接受大自然的教训,葡萄藤应当被修剪。但修剪本身不会给葡萄藤带来葡萄,相反地,不管出自多么良好的意图,如果园丁在工作中不是十分耐心地、小心地顺应植物本性的话,葡萄藤可能由于被

4、修剪而被彻底毁灭,至少它的肥力和结果能力被破坏。 [德]福禄倍尔《人的教育》雅斯贝尔斯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性。因此教育的原则,是通过现存世界的全部文化导向人的灵魂觉醒之本源和根基,而不是导向由原初派生出来的东西和平庸的知识(当然,作为教育基础的能力、语言、记忆内容除外)。真正的教育绝不容许死记硬背,也从不奢望每个人部成为有真知灼见、深谋远虑的思想家

5、。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年3月第1版,第3页当代教育已出现下列危机征兆:非常努力于教育工作,却缺少统一的观念;每年出版不计其数的文章书籍,教学方法和技巧亦不断花样换新。每一个教师为教育花出的心血是前所未有的多,但因缺乏一个统一整体,却给人一种无力之感。此外,就是教育一再出现的特有现象:放弃本质的教育,却去从事没完没了的教学试验、做一些不关痛痒的调查分析,把不可言说之事用不真实的话直接表述出来,并不断地更换内容和方法做这种实验。——[德]雅斯贝尔斯现实中的学校德育问题一、教师问题二、实

6、践问题三、理论问题四、德育有效性问题五、教学有效性问题一、教师问题作为学生精神哺育者的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教师作为班级管理者的教师作为主流文化代表的教师作为家长代理人的教师二、学校德育实践中的诸种问题告别信仰,逃避崇高:青少年道德价值观选择上的困惑你一定是老师!板着面孔的道德说教忘了你自己!道德教育中生命基础的缺失三、学校德育理论问题什么是德育?学校德育概念的混乱与模糊道德能教吗?道德的知识基础与道德规范确定性的质疑道,可道,非常道。“道”、“德”意义考察《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修订稿(2008年)一、爱国守法。二、爱岗

7、敬业。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四、教书育人。五、为人师表。六、终身学习。《道德经》第2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②。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不居,足以不去。沙少海徐子宏译注,《老子全译》,第3页《道德经》第8章上善若水

8、。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沙少海徐子宏译注,《老子全译》,第12页《道德经》第76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稿。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故坚强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