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赞论略释》

《缘起赞论略释》

ID:43839175

大小:165.25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9-10-15

《缘起赞论略释》_第1页
《缘起赞论略释》_第2页
《缘起赞论略释》_第3页
《缘起赞论略释》_第4页
《缘起赞论略释》_第5页
资源描述:

《《缘起赞论略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緣起讚論略釋》宗喀巴大師造法尊法師譯並釋敬禮緣起性,證已悟他者,謹依先覺釋,略述少分義。今者此中略依二論解釋宗喀巴犬師所造《由說甚深緣起門中讚大師頌》。二論云何?謂一切有情無上親友妙蓮花手現宓芻相笫二世達賴喇嘛僧海法王,及末運悲攝有情住持正法無能比對具慧法增大善知識所造者是。將釋正義,文分三科:第一科、論首起義。第二科、論中文義。第三科、論終總結。第一科、論首起義分二:一、釋論名。二、釋歸敬。—釋論名由說甚深緣起門中稱讚無上大師世尊善說心藏善說心藏,是論特名,由說等字,是論等起。稱讚者,謂由信敬發嘆美言。此有二種,謂增益讚及實德讚。今是第二。所稱讚境,謂無上大師釋迦世尊正等覺

2、者。無上等義,論中廣說。稱讚門者,復有多種,謂讚佛身相好等事,或讚佛語轉教等事,有讚佛意智悲等事,有讚佛業化度等事,有讚佛德神通等事;或說事讚,或舉喻讚,如是等類,難為盡舉。此中所讚,謂說教法。佛說教法,廣有顯密大小三藏十二部等無量差別;然其正宗,意在治惑。煩惱根本,無明是極;能治無明,唯有緣起。故以此讚,為最勝讚。如是教理,論中廣述。言甚深者,謂難測、難度、難通達義;緣起、性空互助無違,為中觀宗之特唱,唯識學者猶不忍受,況餘小外;故成甚深。此甚深義,論中廣說。言善說者,略具四義,謂具法、具義、隨順涅槃非順生死、順斷煩惱非增煩惱,名四辯才。如《寶積》說。言具法者,謂文句無過具八

3、支德等。如《瑜伽論》及《莊嚴論》說;言具義者,謂非無義綺語等類,能引現法、後法利義,又能引發最勝生事、決定勝事,又能直接或復間接宣詮無我,引導所化趣三菩提;順涅槃等,易解不述。言心藏者,是心要義;謂此讚論所說,是一切善說教法中最極究竟心要深義,故此能說之論亦立心藏之名。離合訓釋,恐繁不述。二、釋歸敬敬禮尊重妙音菩薩能禮者,是宗喀巴大師;所禮者,是曼殊菩薩;敬禮,是事。由清淨心,殷誠懇到,非唯虛言,故名曰敬;信相應思,發動身語二種敬業,是名為禮。書中列禮,是語非身。言妙音者,是曼殊室利菩薩之異名。言尊重者,是師長之尊稱。宗喀巴大師,親蒙菩薩現身垂教,故稱菩薩是尊重師。論首歸敬,略

4、有二義。一為順諸先覺造論正規先禮二種師,謂本師及釋師,又為隨順藏王制式,首禮曼殊菩薩,表詮慧為上首、論藏所攝;二於論首先禮本尊,表心所依,並祈加持,為令所造得善圓滿。是故論首,應先歸敬。第二科、論中文義分二:甲一、由說緣起門中稱讚能仁。甲二、結述造論因相福德迴施。甲一、由說緣起門中稱讚能仁分三:乙一、總標。乙二、廣說。乙三,攝義。乙一、總標由見說何法,智說成無上,勝者見緣起,垂教我敬禮!善慧名稱我今敬禮。問:所禮者何?答:戰敗煩惱、五蘊、天、死四魔,勝者薄伽梵。問:何功德故,而敬禮耶?答:由彼勝者,內自證見深緣起道,復為悲憫諸有情故,以自在力方便宣說,殷垂教誨令起修證。問:具是

5、功德有何殊勝?答:由見緣起、自在演說,即建立彼所有智、說為最無上。能如是見及自在說,唯佛世尊,更無餘者,是故此德最為殊勝。何法二字,目其緣起。緣起有二,謂有為法因緣生故,說為緣起;諸無為法觀待自分所施設故,說名緣起。此亦性宗之特唱。又前半頌,顯示所讚應具之德及具其德是應讚理;次後二句,顯具彼德所稱讚境及口殷重伸誠禮敬。又見緣起成無上智,是佛自利究竟功德;宣說緣起成無上說,是佛利他究竟功德。由佛世尊雙具二德,是故智者,應伸禮敬。此頌總說全論綱要。見說緣起,成無上義,下文詳釋。又凡經論,若顯若隱,必具四義。謂所詮義、所為義、所為究竟義、繫屬義。今此論中,甚深緣起是所詮說。由於此論聞

6、思斷疑通達甚深緣起道理,是所為果。次由修習緣起深義,究竟圓滿斷二障盡、證等正覺,是其所為究竟果義。此中後後'要依前前,乃至所詮要依能詮'方可得有,此是論中互繫屬義。又繫屬義'所詮,究竟果事屬於所為,是因果繫屬略有二種,一同體繫,二因果繫屬。能詮論文與所詮義,是初繫屬;所為屬於乙二、廣說分二:丙一、由緣起門稱讚之因相。丙二、正讚。丙一、由緣起門稱讚之因相分二:丁一、明緣起能斷生死流轉根故是聖教心。T二、故嘆美中由緣起門讚為第一。T-、明緣起能斷生死流轉根故是聖教心世所有衰損,其根為無明;見何能還滅,是故說緣起;爾時具慧者,如何不了知,尊聖教心要,即諸緣起道。言世間者,略有三種,謂

7、有情及器、正覺世間。後一非實,此取前二。器是外境,故重於初。有情衰損略有三種,即三雜染,謂惑業苦。惑有三十及彼相應;業指有漏,猶

8、非福;苦有多種,謂三苦、六苦、八苦,乃至六道各別所有,或由生得、或由境致,如是等類,無邊可得。然其根本,謂於人、法,執為實有、自性成就,俱生我執根本無明。如《寶鬟論》云:「乃至有蘊執,彼亦有我執,有我執作業,由業亦有生。」《入中論》云:「煩惱諸過失,皆從我見起。」法稱論師云:「癡是過失根。」如是教證難為盡舉。由此有故,行等諸支次笫當起。如經云:「此有故彼有,此生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