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ID:43845668

大小:92.74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10-15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会宁四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级中期考试历史试卷1.商朝的统治区分内外服,内服是商人本族的活动区域,外服是商族以外的方国。各方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除对商王承担应尽的义务外,有很大的自主权。有的方国还经常与商处于战争状态。据此,与商朝内外服制度相比,西周分封制的重大发展在于A.扩大了中央王朝的疆域B.遏制封国间相互攻伐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D.地方独立性较强【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各方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有很大的自主权”和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分封制下,虽然诸侯

2、有相对独立性,但是分封的各国必须臣服与周天子,可见西周分封制的重大发展在于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地方独立性相对削弱,故C项正确,D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疆域的扩大,故A项排除;分封制也无法遏制封国间的相互攻伐,故B项排除。【点睛】“各方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有很大的自主权”是关键信息。2.西周的舆服制度是贵族等级的标志之一。所谓“舆”是指车,“服”是指冠冕和服饰。册命舆服为官方的信物,为政府任命官员爵位、身份及权利的象征。公、侯、伯、卿、大夫、士的等级不同,所享用的舆服都不相同。这表明A.

3、舆服适应周礼的发展而得以不断完善B.舆服制度与分封制及礼乐制联系紧密C.舆服制度对平民和奴隶的限制比较少D.舆服制度是专制王权强化的标志之一【答案】B【解析】“公、侯、伯、卿、大夫、士的等级不同”体现出分封制的等级不同,享用的待遇、器皿和服饰也不同,故B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舆服的规定符合分封制需要,不是完善,故A错误;舆服制度不适应于平民和奴隶,故C错误;先秦时期没有实现王权专制,故D错误。3.夏商的史官在职责上是史巫合一,既掌管天文术数,为统治者提供宗教式预言。又保管典籍、记录时事;周代史巫开始分

4、离,史官被定位在“掌官书以赞治”的官僚位置上,以上史官角色意识的变化A.反映出周代王权与神权实现脱离B.影响了后世对历史记录的认识C.取决于中央官僚机构职能的调整D.体现了周代政治理性化的趋势【答案】D【解析】AB不符合史实,周代王权与神权没有实现脱离,上述史官定位的变化不会影响后世对历史记录的认识,故排除AB;C错在了“取决于”,应该是先有周代政治理性化的思考,才有史官角色意识的转变,故选D。点睛:这一题属于新情境式材料选择题,题干中提到了两个关于史官职责的信息,要求根据两者的不同(即变化)进行

5、分析和评价,考生需要从变化的角度思考其影响或者评价是否符合史实或者符合逻辑,符合的即为正确答案,所以这是一个发散思维的题目。4.史学家钱穆在论及唐代的科举时说:“唐代门第势力正盛,在那时推行考试,应考的还是有许多是门第子弟。门第子弟在家庭中有家教熏染,并已早懂得许多政治掌故,一旦从政,比较有办法。如是积渐到晚唐,大门第逐步堕落,应考的多数是寒窗苦读的穷书生。他们除却留心应考的科目,专心在文选诗赋,或是经籍记诵外,国家并未对他们有所谓教育。门第教训也没有了,政治传统更是茫然无知。“钱穆认为唐代的科举

6、制A.摧毁了门阀政治B.扩大了政权基础C.促进了社会公平D.与人才培养脱节【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到晚唐,大门第逐步堕落,应考的多数是寒窗苦读的穷书生。他们除却留心应考的科目,专心在文选诗赋,或是经籍记诵外,国家并未对他们有所谓教育。门第教训也没有了,政治传统更是茫然无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唐代的科举制使寒门子弟缺乏政治素养,与人才培养脱节,故D正确。材料主旨不在于科举制度摧毁了门阀政治,故A排除。材料重点也不是科举考试扩大了政权基础,故B排除。材料也无法体现科举制度促进了

7、社会公平,故C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5.据记载,元代中书省多次要求各地行省“除重事并创支钱粮必合咨秉者,议拟咨来。其余公事应合与决者,随即从公依例与决,毋得似前泛咨(凡事都请示中书省)”。这反映了元代行省A.内部纷争使行政效率低下B.具有决策重大事务的权力C.缺乏地方管理上的自决权D.内部存在着权力制衡机制【答案】D【解析】“合与决者,随即从公依例与决”说明行省决策存在着制衡的机制,故D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行省效率低下信息,故A错误;行省重大事情上报中央,故

8、B错误;行省有地方管理和决策权,故C错误。6.钱穆先生认为,从秦汉三公九卿制到隋唐三省六部制的演变,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进步,皇帝从后合走到了前台。从制度变革层面看,这里的“进步”是指A.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B.权力中枢决策规范化C.中央机构行政效率提高D.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答案】B【解析】据材料中从秦汉三公九卿制到隋唐三省六部制的演变”可知其涉及都是中央机构,与中央集权无关,故A项排除;材料中三公九卿制是秦朝设立的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是唐朝设立的中央官制,前者丞相一人之下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