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氏宗谱中的家风家训

薛氏宗谱中的家风家训

ID:43852889

大小:2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5

薛氏宗谱中的家风家训_第1页
薛氏宗谱中的家风家训_第2页
薛氏宗谱中的家风家训_第3页
薛氏宗谱中的家风家训_第4页
资源描述:

《薛氏宗谱中的家风家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近代社会史》学院: 社会学院专业: 历史师范班级: 历史13(1)师姓名: 学号: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浅析薛氏宗谱中的家训摘要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教育,在数千年的家庭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浩瀚的文献,其中,家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家训是我们祖先对家庭教育深入思考的智慧结晶,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极具特色的部分,因此流传今,经久不衰,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关键词】家训;宗族;家谱引言家训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其资料卷帙浩繁,蕴涵的思想十分丰富,既有家庭伦理规范,也有社会道德规范。家训又称家诫、家范或家规

2、。古代家训主要指父祖对子孙或族长对族人的训示教诲之辞,是家族教育的重要方式和重要内容。家训在中国社会存在了两千多年,不同时期有不同特点,也有其发展规律,本文将探讨作家本家的家训,探寻其中的文化。一、家谱简介薛氏宗谱自一九五七年后由于历史条件限制,政治活动频繁,文化大革命时家谱已被毁。时隔二十八年后,在一九八五年,由薛汉青、薛更成、薛克明几位前辈牵头,重新祭祖。五年后,几位前辈四处奔走,不辞辛苦,组织了几本手抄本。在二〇〇四年祭祖时,大家第二次续修。“饮水思源,木有本,水有源,社会有人类以来,人为万物之灵。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是离不开老

3、一辈和父母的培养和教育,孝敬父母、祭奠祖先乃是后人之责。薛氏祖先始于何年何代无可稽也,据史记记载,在周朝战国时期有薛国,在唐朝初期有名将薛仁贵,今山东有薛城。薛氏宗谱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历代变迁,以难寻找。国有史、家有谱,故当续之,据传薛氏是于明朝初期由苏州迁于盐城定居,鼻祖为谁不得知也,薛氏宗祠建于盐城原郊区公安局东侧,日寇侵犯毁于一九三八年春,历史峥嵘岁月不得祭祖,更不得建祠。”在家谱中提到,薛氏一族是明朝初年由苏州迁于盐城,对于这一点,我是颇有疑问的,今天的盐城人几乎都会告诉你祖籍是“苏州阊门”的,是“洪武赶散”而从苏南来到苏北

4、的,这种文化现象与山东人所说祖籍是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的相同。据《盐城县志》所载,朱元璋登基后不久,为了报复苏州、松江、嘉兴、湖州、杭州一带王府绅民对张士诚的拥戴,遂以移民垦荒为由,将王府40万人丁驱赶到苏北,留下了一段众说纷纭的历史公案。对于洪武赶散的这段历史真相,很难还原,我们薛氏一族又是否是那时候迁到盐城,我不得而知,据老一辈人的口口相传,祖籍苏州,具体苏州哪里不得而知。修缮宗谱其目的不仅在追念祖先风范,更重要的是能将我们的祖先及老一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得以继承和弘扬,代代相传。二、家谱中的家训(一)、弘扬爱国爱社区的思想爱国爱

5、社区是我族的优良传统。在战争年代,我族不分男女老幼同仇敌忾,不惜流血流汗投身抗日救援,为国、为人民立下不朽功劳,不少人曾受党和政府的表彰。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祖国中,我族人带头致富,帮助邻里共同发财,以崇高的精神和行动为社会做出了贡献。(二)、弘扬克勤克俭、艰苦创业的精神我祖先当年从苏州来到盐城依自己的双手,拓宽种植、艰苦创业,使子孙得以生存和繁衍。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老一辈战天斗地,积极参与改造河川,兴治水利,开拓事业克勤克俭,以艰苦创业的精神为立族之根本。在政通人和、经济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日益美好的情况下,我族人仍然不能忘记这个根

6、本,应坚持勤奋简朴持家和艰苦创业的精神,共同富裕,为社会主义做贡献。(三)、弘扬敬业守法,清白为人的风尚老老实实敬业、清清白白做人,是我老一辈以此告诫子孙得原则,要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做出贡献,我族人以此作为行动的准则和道德规范,身居国家公职者,尤宜廉洁奉公,清白为人,为族人树立榜样。(四)、弘扬敬老爱幼、和睦共处的家风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中,我族人涌现出不少“五好家庭”、“模范家庭”,这是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在家庭生活中的反映,也是我族良好家风的体现。长江后浪推前浪,这是自然规律,敬老爱幼,和睦相处的良好家风,应该在族人中广为提倡和

7、弘扬,世代相承。尊老爱幼,务使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对子女的培育亦要特别重视,作为父母不仅注意于育,更应注意于教,使子女身心健康成长。这些好传统、好品德、好家风是我族祖先和老一辈传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应该承前启后,发扬光大,经常以这些好传统、好品德、好家风来对照自己,以实际行动扬长避短,不断进步和提高,从而使我族我族优良传统和家风世代流传,在共产党领导下世世代代为建设共产主义伟大事业而努力。三、家训的意义中国家训传统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就形成著名的畴人之学,即家庭世代相传的学问。西周时周公曾诫子伯禽修养德行,礼贤下士。《论语》中也

8、载有孔子教儿子孔鲤学礼的故事。不过当时的家训以口头训诫、家书、遗书等形式为主,由后人记载而流传。秦汉以降,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化,家训已从一家一族的训示,逐渐繁衍成为全社会乃至全民族教育后代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