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社会转型与基层治理

【精品】社会转型与基层治理

ID:43854695

大小:69.5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9-10-16

【精品】社会转型与基层治理_第1页
【精品】社会转型与基层治理_第2页
【精品】社会转型与基层治理_第3页
【精品】社会转型与基层治理_第4页
【精品】社会转型与基层治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品】社会转型与基层治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社会转型与基层治理摘要:我所理解的中国社会转型:从传统社会(皇权专制+官僚制+小农经济+雏形市场经济)转向现代社会(民主法治+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主义伦理)。“转向现代社会”这是一个什么概念?有几个词,一是民主法治,二是市场经济,三是社会主义伦理。任何国家转型都存在如下的普遍性问题:传统与现代摩擦与对抗问题;此消彼涨的相互融合问题;发展(结构)失衡、管理(制度)失序、道德(伦理)失范问题;停滞、倒退、偏离、异化等问题。这些问题表现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问题,甚至心理上的问题,如自杀比以前增多。这是社会转型中的普遍问题。转

2、型的特殊问题,就是中国自身独有的问题。袁绪程:谢谢主持人,谢谢腾讯燕山大讲堂,非常高兴与各位同学、网友交流我对社会转型和基层治理的一些看法。今天讲的题目可能比较枯燥,因为题目太大,不是一两个小时就能讲清楚的,甚至写本书都不为过。处在社会的大转型时代,可以说你非常幸运,也可以说你非常不幸,因为它可以让你上天堂,也可以让你下地狱,就像狄更斯说的,这是一个充满光明的时代,可也是让人走向黑暗的时代,全靠我们大家努力一同走向光明。我今天想借这个机会,把我对社会转型的概念、想法、思路与大家分享。我个人认为社会转型、基层治理,可以有不同

3、的理论,比如说社会转型最流行的理论是现代性理论,社会转型肯定是从西方的现代性理论阐发出来的,但也可以从制度经济学、社会学的理论等视角来说清楚这个问题。关于基层治理也可以有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思维框架,最简单的基层治理概念就是分权概念,基层权力和中央权力、地方权力怎么分割,治理也可以从权力的角度,也可从协同机制的角度去阐述。如此等等。大家都知道30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存在许多问题,我们身处其中,但今后应该怎么走、我们国家要往哪里去、我们的彼岸在哪里?如何从改革的角度透视社会转型、如何从社会转型的角度改进基层治理、

4、如何从基层治理入手推动社会制度的转型?今天就是从这样的一个角度跟大家交流。社会转型:价值的普世性就是可接受性我跟大家交流,如果概念不统一的话,大家可能会感觉我在胡说八道。所以为了我们能够互相有效交流,我首先要讲清楚我所说的社会转型的概念。社会是由组织、规则连接起来的众人。把这句话分解,有三个概念:一个是组织,二是和组织相适应的制度,三是人。人与人的关系是通过组织、通过制度来连接的,就是我们说的社会的含义。对社会一词,可以有狭义和广义的理解,狭义來说,我们可以用排除法来定义,即经济、政治以外的领域都属于社会领域;也可以广义地

5、来理解,社会由经济、狭义的社会和政治三大领域组成。如果要分成四大领域、五大领域,也都可以,这是思路的问题,不是规律。我想从这三个领域来谈制度和组织如何变革。什么叫社会转型。社会转型是从一个社会的形态(形式)到另一种形态的变异和转化,类似于生物学的“物种变异”,来自于西方社会学的现代化理论。我们在政治教科书里面,经常看到马克思的五种社会划分,这也是一种理论的视角。我们看问题,都会有不同的视角,有在不同的语境和情境下对这个事物的一些看法,千万不要以为自己的看法就是自然规律或者社会本身,只能说你看到的东西是你从你的角度所看到的东

6、西。所以我是用生物学的概念做一个类比,社会转型像生物学的物种变异,只是一个比喻。现在谈谈第一个主要的视角:现代性理论。向现代社会转变可以从三个角度或者三个层而来看。第一是“器物”的转变,所谓器物就是大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如果大家要了解这些东西,可以参考中国科学院《创新2050:科学技术与中国的未来》战略研究系列报告,里边提到希望在2050年达到某些指标。这些东西是现代化的一个表达,但不是最重要的。我们30年来的改革可能是这方而进步最大。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看看《现代性与社会转型》。第二是制度规则的转变。从传统的制度规则向现

7、代的制度规则转变,这个概念我估计大家也明白。可分为三大领域的规则,比如经济规则的转变是从计划经济转到市场经济,当然还有社会规则、政治规则等。第三是就是“众人”的价值观念、伦理、认知方式的转变。我用“众人”并不指所有的人,经济学讲的是大数道理。或许有的人不愿意转型,希望我们永远生活在占色占香的环境里而,愿意回到过去,做一个秦国人而不是一个现代人。相比较而言,价值转型非常重要,可以从文化的角度也可以从认识论上看价值转型。这是一个哲学问题。有些价值,比如说民主、自由、平等、个人权利、法治,有人认同,也有人不认同,而欣赏古老的价值

8、比如夫为妻纲等。但是,为什么多数人会接受某种价值而不接受另一种价值呢?我想这是需要证明的•同学们都是学法律的,都知道法律是一种秩序的概念,但为什么这种法律秩序会被另外一种法律秩序所替代?因为后者比前者有更多的公平而带有普世性即被多数人接受。普世性是指可接受性,具有可接受性才能普世,如果强迫我接受,我纵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