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舆情及其引导策略研究

高校网络舆情及其引导策略研究

ID:43860450

大小:31.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0-16

高校网络舆情及其引导策略研究_第1页
高校网络舆情及其引导策略研究_第2页
高校网络舆情及其引导策略研究_第3页
高校网络舆情及其引导策略研究_第4页
高校网络舆情及其引导策略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校网络舆情及其引导策略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校网络舆情及其引导策略研究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和网民数量的增加,特别是信息在网络的快速传播,网络己经成为了社会舆论的策源地,扮演着主要信息源的角色。而在这增加的网络群体中,大学生网络群体是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在这种氛闱中,大学生网络群体对网络舆情的关注,使得网络舆情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同时也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这个问题解决得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大学生网络舆情的方向,同时也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的取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网络舆情概述1.网络舆情的定义舆情古已有之,网络舆情是通过互

2、联网表达和传播公众对自己所关心或与口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多种情绪、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随着网络媒介技术的发展,当网络传播成为社会信息的重要传播方式时,一旦社会出现突发敏感事件,公众舆论会迅速集聚在网上,网络舆情事件也就随之形成。2.网络舆情的特征(1)自山性互联网是完全开放的,它拓展了所有人的公共空间,给了所有人发表意见和参议政事的便利,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网络信息的发布者,每个人都有选择网络信息的自由,通过BBS,新闻点评和博客网站,网民可以立即发表意见,下情直接上达,民意表达更加畅通。由于互联

3、网的匿名特点,多数网民会自然地表达自己的真实观点,或者反映出自己的真实情绪。因此,网络舆情比较客观地反映了现实社会的矛盾,比较真实地体现了不同群体的价值。(2)交互性在互联网上,网民普遍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意识。在对某一问题或事件发表意见、进行评论的过程中,常常有许多网民参与讨论,网民之间经常形成互动场面,赞成方的观点和反对方的观点同时出现,相互探讨、争论,相互交汇、碰撞,甚至出现意见交锋。这种网民Z间的互动性实时交流,使各种观点和意见能够快速地表达出來,讨论更广泛更深入,网络舆情能够得到更加集中的反映。观念和情绪心

4、态。(3)多元性网上舆情的主题极为宽泛,话题的确定往往是自发、随意的。从舆情主体的范围来看,网民分布于社会各阶层和各个领域;从舆情的话题来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舆情来源上看,网民可以在不受任何干扰的情况下预先写好言论,随时在网上发布,发表后的言论可以被任意评论和转载。(4)偏差性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一些网络言论缺乏理性,比较感性化和情绪化,甚至有些人把互联网作为发泄情绪的场所,通过相互感染,这些情绪化言论很可能在众人的响应下,发展成为有害的舆论。(5)突发性网络舆论

5、的形成往往非常迅速,一个热点事件的存在加上一种情绪化的意见,就可以成为点燃一片舆论的导火索。当某一事件发生时,网民可以立即在网络中发表意见,网民个体意见可以迅速地汇聚起来形成公共意见。同时,各种渠道的意见又可以迅速地进行互动,从而迅速形成强大意见声势。二、高校网络舆情1.高校网络舆情的定义高校网络舆情可以界定为人学生通过网络论坛传播对某一焦点所表达的有一定影响力的、带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主要表现为与学校有关的、设立并在相关网站上发表的舆论。校园网络舆论主体是在校的大学生,客体是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社会现象,本质是信念

6、、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特点是具有公开性、一致性、权威性和倾向性,其作用是对社会发展及有关事态的进程产生影响。2.高校网络舆情的现状(1)情绪型舆论弥漫网络论坛在网络是上可以经常看到大学生关于社会问题的讨论,其中,大声的抨击淹没了冷静的思辨。这些抨击和批评又常常会以曲解对方意思、偷换概念、答非所问等形式表现出来,不仅缺乏应有的论据,有时连论点都是模棱两可,甚至没有论点,完全是一种情绪宣泄。(2)发布谣言现象增多,有被敌对势力利用的危险网络信息良莠难分,甚至有对人学生思想健康非常不利的东西混迹其中。谣言在网络

7、上屡见不鲜,大到对一些国内外形势、政策的误渎,小到対学校相关政策的扭曲或对大学生较关注爭件的恶意编造等。另外,应特别警惕敌对势力将触角伸向网络论坛,对我国进行渗透和破坏,如:向社会主义价值观、传统民族道徳观提出挑战,攻击党的路线针、政策;利用热点、敏感问题,煽动学生情绪,破、坏正常的教学秩序等。(3)部分大学生不了解事情真相,却乐于以讹传讹由于大学生处在特殊的心理成长阶段,偏好较刺激的事件或言论,对于一些事件怀冇猎奇心理,甚至是恶作剧心理。他们面对某些事件不深究其真相,反而添油加醋、杜撰附会,因而通过网络传播的信

8、息往往和事实大相径庭。3•影响高校网络舆情的因素(1)大学生的自身因素由于高校网络舆论主体的绝大多数是校园生活的参与者,校园生活成为舆沦关注的核心。在网络论坛里,涉及某高校网络舆论的发布者中,该校的学生往往占绝大多数,只有少数活跃者的意见和观点会引起大多数网友跟帖,所以当他们就某个特定主题讨论时,就容易使舆论主题表现出一致性、倾向性和持续性,从而影响大多数跟帖及看帖学生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