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诱音注异读反映语法形态规律探赜

高诱音注异读反映语法形态规律探赜

ID:43861016

大小:116.86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9-10-16

高诱音注异读反映语法形态规律探赜_第1页
高诱音注异读反映语法形态规律探赜_第2页
高诱音注异读反映语法形态规律探赜_第3页
高诱音注异读反映语法形态规律探赜_第4页
高诱音注异读反映语法形态规律探赜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诱音注异读反映语法形态规律探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诱音注异读反映语法形态规律探啧关键词:上古汉语;形态音变;高诱;三书注;音注;异读摘要:高诱三书注异读音注反映了语词的语法形态,表现为异读区分致使非致使、自主非自主、及物不及物、动词施与指向、完成未完成、词性转化等功能。从高诱音注异读语法规律看,上古汉语中确实存在着形态音变现象。中图分类号:Hill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4474(2012)06-0029-07高诱,东汉涿郡(今河北涿县)人,著名训诂大家。现存三书注《吕氏春秋》、《淮南子》、《战国策》多集中于词义训释,但也不乏语词读音注释。这类音注据我们统计共有386条①,其中

2、反映异读的音注虽然不多,但有限的材料本身仍说明了上古时期存在形态音变现象。沈建民提到,随着汉语形态音变的逐渐消失,很多异读材料难以揭示早期的形态语法规律(1)。于是有许多学者对把异读看成形态音变表示质疑,认为异读只是一种词汇现象或语义现象,也有学者把它看作音变构词的手段。我们赞成沈先生的观点,认为从语音变化的角度看,大多数异读仍应看作形态音变的反映。本文将从高诱音注异读现象入手,对语词的形态音变规律试作探讨。一、高诱音注异读反映的一些形态现象1•异读区分动词致使和非致使王力认为一般非致使动词读浊音,致使动词读清音(2〕。周法高认为辅音清浊交

3、替具有区分上古汉语自动词、使动词语法意义变化的功能(3〕。包拟古认识到上古汉语可能有*s前缀,此前缀有致使意义的痕迹〔4〕。潘悟云、梅祖麟同意辅音清浊交替是上古汉语动词非致使和致使的构成形式,梅氏同时提出*s语素是一个致使化前缀(5〜6〕。舒志武提出致使化是*s前缀的重要构形功能之一〔7)。梅祖麟举8例说明上古汉语*$语素的致使义〔8〕。郑张尚芳认为上古汉语*s是表使动式的词头〔9)。潘悟云举11例论证*$的前缀致使义〔10)。Pulleyblank提出前缀*在上古汉语中为非致使动词前缀〔11),其后Baxter.龚煌城、沙加尔等学者纷纷吸

4、收这一观点,对前缀*展开讨论〔12〜14〕。金理新在评定前人例证的同时,补充了大量例子对*s前缀的致使功能、*前缀的非致使功能做了充分说明门5)。高诱音注异读材料区分动词致使和非致使关系正是通过前缀*s、*交替实现的,其中前缀*s表示致使义,前缀*表示非致使义。包拟古列举了以母和书母交替构成的同族词〔4),大体就是非致使、致使动词的关系。举例子五对,即施/施、豫/舒、夷/矢、绎/释、逸/失。潘悟云采纳了其中的“施/施”作为非致使、致使动词配对的例子〔10)。《淮南子•俶真训》:“嗜欲连于物,聪明诱于外,而性命失其得。施及周室之衰。”高注:滋

5、,读难易之易也。施:《广韵》式支切,施设,亦姓。/施智切,易曰:云行雨施。/以豉切。刘芹髙诱音注异读反映的语法形态规律探啧据高诱音注,施当读中古"以豉切",上古音为*dar■②,表示非致使义“延也”;而施在中古读“式支切”,上古音为*sthar时,则表致使义''使延”,可见两音有语法区别。根据文义,显然''施”为自动词;根据语法结构,“施”后不带宾语带补语,无致使对象。所以“施”为非致使动词,高诱为“施”所注读音与其语义、语法皆合。“施”字的这种语法形态音变在先秦文献中不乏其例,如《庄子•人间世》:“哀乐不易施乎前。”"集释:施,读为移。”

6、(16〕“施”表示“延也”义,为非致使动词。又如《国风・周南•兔置》:“肃肃兔宜,施于中林。”〔17)施,式支切,上古音*sthar,表示"使延”义,为致使动词。2.异读区分动词自主和非自主金鹏指出,藏语自主、非自主动词与语法结构有重大关系(18)。马庆株参考藏语动词的自主和非自主划分法,得出了现代汉语动词也分自主和非自主的结论(19〕。金理新认为上古汉语更像藏语,除词汇手段(笔者注:即不同的词交替)外,还有相当多的动词是通过语音屈折表现自主和非自主差别的〔15),语音表现的手段有辅音清浊交替及*s、*后缀转换。高诱音注异读反映的动词自主、

7、非自主变化是通过后缀*s、*交替完成的。其中,后缀*s表示非自主义,后缀*表示自主义。例如:a.《淮南子•俶真训》:“古之真人,立于天地之本,中至优游,抱德炀和,而万物杂累焉。”高注:炀,炙也。炀,读供养之养。b.《淮南子•精神训》:“是故无所甚疏,而无所甚亲,抱德炀和,以顺于天。”高注:炀,炙也。读供养之养。养:《广韵》余两切,育也。/余亮切,供养。《群经音辨》:“上育下曰养,余两切,书政在养民;下奉上曰养,余亮切。”供养,指对长者或尊者必须做的动作行为,是说话者主观无法控制的,中古音余亮切,上古音*jans,表示非自主义。转化为自主动词

8、后,中古读余两切,上古#*jati,表示“养育”之养,动作行为是说话者主观可以控制的,即说话者可以选择养或不养的行为。高诱音注旨在说明其时的常用字“养”已有两读,有语法形态变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