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柳嘴河段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围堰施工方案

麻柳嘴河段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围堰施工方案

ID:43864651

大小:264.6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10-16

麻柳嘴河段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围堰施工方案_第1页
麻柳嘴河段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围堰施工方案_第2页
麻柳嘴河段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围堰施工方案_第3页
麻柳嘴河段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围堰施工方案_第4页
麻柳嘴河段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围堰施工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麻柳嘴河段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围堰施工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安徽水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巴南区长江麻柳嘴镇(梓桐坝)河段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I标段围堰施工方案巴南区长江麻柳嘴镇(梓桐坝)河段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I标段项目部二O—五年四月目录一、编制依据2二、工程概况21、概述22、气象特征23、工程地质条件3三、围堰设计与布置41、围堰设计42、围堰布置43、围堰稳定性计算4四、围堰施工方案6五、围堰排水施工61、围堰和岸堤封闭后的基坑初期排水62、基坑经常性施工排水73、排水沟开挖74、施工用电75、每个施工段发电设备及排水设备投入表8六、围堰施工标准8七、围堰拆除9八、围堰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及对应的应急

2、措施91、可能存在的集中渗漏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92、超标洪水时的应急处理措施9九、安全施工技术措滋10十、围堰施工资源配置情况111、围堰生产组织机构表112、人员配置表113、机械配置表12一、编制依据1、《重庆市巴南区长江麻柳嘴镇(梓桐坝)河段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I标段施工设计图》2、《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04)4、《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二、工程概况1、概述重庆市巴南区长江麻柳嘴镇(梓桐坝)河段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位于重庆市巴南区

3、麻柳嘴镇梓桐坝,属于麻柳沿江开发区,设计堤脚线沿长江右岸布置。上游距重庆市70km,下游距长寿区约15km,距三峡大坝535km,地理坐标:东经106°52,北纬29。43。境内有长江水道,南涪二级路通达工程区附近。拟建提防位于巴南区麻柳嘴镇长江右岸,上游起于牌楼村大岚下游终于布里溪,防洪护岸工程堤线长5464.67m,本次仅施工k2+499・880~k5+464.670(长江段)、后右0+000"后右0+391.10(后河沟段),全长3354.89mo护岸工程等级为4级,主要建筑物级别4级,次要建筑物为5级,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拟采用镇脚+

4、斜坡护岸、挡墙+斜坡护岸、自然护坡三种型式布置。设计防护堤堤顶高程为181.7广182.53m,防护堤地表填筑高度不大于7.Onio2、气象特征区内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特点是冬暖夏热,日照少,无霜期长,湿度大,冬季多雾,降雨充沛,分配不均。据市气象站资料,多年平均气温为17.8°C,月(8月)平均最高气温32.8°C,12月平均最低气温6.3°C,极端最高气温43°C(1951年8月150)o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多年平均风速1.3m/s,最大风速26.7m/s,风向WN。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41.8mm,集中在4〜9月,其间降雨量高达8

5、66•加m,日降雨量大于25mm的大雨、暴雨日数占年降雨日数的62%,降雨量占总降雨量的40.8%,日最大降雨量可达225.7mm(1962年7月5日)。常有洪涝、干旱、大风、冰雹等自然灾害发生。3、工程地质条件工程位于丰盛场背斜西翼,剑山坡逆断层在胡家湾穿越工程区。岩层产状受断层影响,大岚班至胡家湾段,走向N(T10°W或N(r5°E,倾向SW或NW,倾角从上游65度至下游渐变缓至40度;胡家湾至布里溪段,走向N60〜70°,倾向NE,倾角20度至25度。工程区属于相对稳定的弱震环境,场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

6、s,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工程区场地为长江右岸河流侵蚀堆积地貌,地形总体沿长江由南西向北东向延伸,河床、漫滩、阶地有序分布。主要出露地层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中下统自流井组、下统珍珠冲组。因剑山坡断层影响,珍珠冲组地层逆冲于上沙溪庙组地层上。工程区地表水系主要有长江、后河沟和布里溪沟,长江为最低排泄基准面,枯水位高程约155〜161m,一般洪水位高程约185.0m,岸坡冲沟发育,地表水排泄较为通畅。地下水分为孔隙水和裂隙水两种类型,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中,含水介质主要为粉土、粉细砂以及卵石

7、土层,卵石土层透水性较好,为潜水,水量丰富。第四系孔隙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江水补给。裂隙水主要赋存于浅层基岩构造裂隙与风化裂隙中,由第四系孔隙水及江水补给,与长江互成补排关系。工程区物理地质现象主要为风化、崩塌与危岩及塌岸,未发现体积较大滑坡、泥石流等严重不良地质现象。根据持力层的选择位置与地形、地貌的关系,主要存在临时开挖边坡稳定、堤基抗滑稳定及基坑涌水等工程地质问题。三、围堰设计与布置堰设计根据设计施工图,施工围堰设计为:堰顶高程170.00m,至基面最大高度经测为5m,堰顶宽均为4ni,迎水面坡比为1:1.5,背水面坡比为1:1.5,迎水

8、面铺设土工布,采用编织袋装粘土料填筑压坡(厚度5)。围堰填筑材料采用开挖渣料就近利用。背水面坡脚设排水沟底宽Im,堰渗水引至集水井集中抽排。堰设计断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