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黄连颗粒(口服液、胶囊)临床应用解析

双黄连颗粒(口服液、胶囊)临床应用解析

ID:43867671

大小:2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6

双黄连颗粒(口服液、胶囊)临床应用解析_第1页
双黄连颗粒(口服液、胶囊)临床应用解析_第2页
双黄连颗粒(口服液、胶囊)临床应用解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双黄连颗粒(口服液、胶囊)临床应用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双黄连颗粒(口服液、胶囊)临床应用解析双黄连颗粒(口服液、胶囊)临床应用解析药物组成金银花1500g,黄苓1500g,连翘3000go功能与主治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咳嗽、咽痛。主要有抗菌、抗病毒、增强免疫等作用。临床应用感冒证属外感风热。症见身热较著,微恶风,汗泄不畅,头胀痛,鼻塞流黄涕,咳嗽,舌红苔薄黄,脉浮数。咽喉痛证属风邪外袭。症见乳蛾红肿,咽喉疼痛,口干舌燥,吞咽作痛,苔黄脉数。应用鉴别功能类同药物鉴别与感冒退热颗粒的鉴别:两药同属解表清热之剂,均有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之功,主治感冒、咽喉痛,证属外感风热邪毒者。但感冒退热颗粒中以大青叶、板蓝根为主,清热凉血,

2、解毒利咽,更有拳参功能清热消肿,凉血镇惊,双黄连颗粒则由金银花、黄苓、连翘三味药物组成,共达清散上焦风热之功。故感冒退热颗粒侧重于治疗温病热毒入丁血分或热毒炽盛所致之发斑、神昏、壮热、痈肿疮毒等诸多病证。而双黄连颗粒对于治疗风热感冒、咽喉疼痛等证属上焦风热者效果佳。主治类同药物鉴别①感冒。与正柴胡饮颗粒的鉴别:两药均为治疗感冒之常用药。双黄连颗粒所治之感冒,证为外感风热邪毒,临证以身热较著,微恶风,汗泄不畅,口渴等表热症状为主。正柴胡饮颗粒所治Z感冒,为风寒束表或兼气滞而设,临证见发热恶寒,头身疼痛或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急躁等。②咽喉痛。与感冒退热颗粒的鉴别:两药均为治疗咽喉痛Z剂。双

3、黄连所治Z咽喉肿痛证属风热邪毒外袭,对于治疗风热感冒,咽喉疼痛等证属上焦风热者效果较佳;而感冒退热颗粒所治之咽喉痛,为温热病毒外袭,熏蒸咽喉所致,伴温热病毒入于血分或热毒炽盛所致Z发斑、神昏、壮热、痈肿疮毒等证。剂型及用法用量颗粒剂,每袋装5幻口服液,每支10ml;胶囊,每粒装0.4go颗粒剂;口服或开水冲服,5g/次,3次/

4、_

5、;<0.5岁1・0〜l・5g/次;0.5〜1岁1.0〜2.0g/次;1〜3岁2.0〜2.5g/次;>3岁儿童酌量或遵医嘱。口服液120ml/次,3次/日,小儿酌减或遵医嘱。胶囊,4粒/次,3次/H,儿童酌减或遵医嘱。现代研究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金银花有抗细菌、流感

6、病毒,解热、抗炎,增强免疫功能等药理作用;连翘亦有抗菌、消炎、抗流感病毒、解热、镇吐、保肝等作用:黄苓体外试管法发现对宋氏痢疾杆菌、志贺氏痢疾杆菌、肠炎沙门氏菌比较敏感,福氏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次之,对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抗炎与免疫抑制:黄苓甘与Zn2+形成稳定的络合物,可抑制小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显示抗I型变态反应作用,黄苓甘锌可减少致敏豚鼠离体肺灌流中慢反应物质含量。临床新用木品还可用于治疗肺炎、肺部真菌感染、儿科合并呼吸衰竭的危急重症、溃疡病、急性胃肠炎、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细菌性痢疾、腹泻、黄疸型肝炎、百FI咳、手足口病、川崎病、传染性单核

7、细胞增多症。另外,该药尚可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如泌尿系感染、下疳、急性肾炎、前列腺炎、妇科炎症、妊娠并发感染;心血管疾病,如病毒性心肌炎;脑血管病,如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外科疾患,如头颈部感染、败血症:皮肤病,如湿疹、风疹、疱疹;五官科疾病,如小儿口腔炎、牙周炎、舌叶状乳头炎、顽固性病毒性眼病、病毒性角膜炎及多发性结膜炎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