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攒捉笔法研究

董其昌攒捉笔法研究

ID:43870166

大小:558.08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0-16

董其昌攒捉笔法研究_第1页
董其昌攒捉笔法研究_第2页
董其昌攒捉笔法研究_第3页
董其昌攒捉笔法研究_第4页
董其昌攒捉笔法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董其昌攒捉笔法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董其昌攒捉笔法研究苏刚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论用笔中提出“作书之法,在能放纵,乂能攒(音cudn)捉。每一字中失此两窍,便如昼夜独行,全是魔道矣。”翻译过来就是:“作书之法在于既能放得开,又能收得住。书写中如果做不到这两点,就象把白天黑夜截然分开,全是歪门邪道。”首先董其昌将“放纵”与“攒捉”视为书法的“两窍”。而“窍”用来比喻事物的关键。其次,“两窍”之中,“攒捉”重于“放纵”。这是因为书写中的放纵要比收束容易得多,在具体书写实践中,主动控制毛笔而且达到想要的效果要比信马由缰困难得多。同时,这也是董其昌所一贯批判的“信笔”的真正指向由人控制笔,而

2、非由笔控制人。这是董其昌书法控制论的具体表现。其三,在“每一字中失此两窍,便如昼夜独行,全是魔道矣”的表述中,董其昌将“两窍”视为相辅相生的两端,这种阴阳相生的哲学观表现了董其昌笔法观的辩证性,即笔法是互相对比而存在的。晋人残纸,现藏于旅顺博物馆。其中“衣”“服”“近”等字用笔粗细变化之大暗示着提按与收放达到了夸张的程度。那么,攒捉到底是不是笔法呢?“以右手'经典'执笔法有规律地来冋转动毛笔,令毛笔纵横自如的方法,即是'笔法'。运用这种笔法,即是'用笔'。”[1]按照这个定义,攒捉肯定是笔法。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笔法能让董其昌如此重视呢?宏观上讲,笔法上的“攒”指顿笔跃出;

3、“捉”指笔锋急停转向。二者相合是指借助起笔之后所获得的毛笔运行初速度,在转折处实现蓄势和转笔,能力强者“导之则泉涌,顿之则山安”;能力弱者“该留留不住,该放放不开”。具体来讲,“攒”与“捉”是两个动作,含义不同。以宋张即之《金刚经》“之”字平捺笔法为例,具体笔法解析如下:(1)承上笔笔势,切锋入纸。(2)轻按,向右下方行笔。(3)略铺毫,字左向右下方行笔。(4)渐行渐按渐铺毫,行笔要有笔耕的感觉。(5)行笔至适当长度提笔、顿笔,同时折笔,用腕力顺时针方向略转笔锋或者逆时针方向略捻管调锋,两种方法均可使用。在这个位置上是“攒”的动作,“马蓄力”是这一点之前的动作形象表述。“跃

4、岀”是这一点之后动作的形象表述。②④⑦宋,张即之,《金刚经》选字。(1)平行,略向上,提中行捺出,力送至笔尖。(2)捺出后,空中回锋。以上是笔者所著《经典碑帖笔法临析大全宋张即之金刚经》中对于平捺笔法的解析。以此为例,以董其昌攒捉笔法进行解析。“攒”同“蹟”,本义是马蓄力前跃,由本义的解释可以得知:一、“攒笔”是在已经获得初速度的基础上进行停顿和转锋的笔法。初速度的获得正是“马蓄力”的过程,从因果关系来看,“马蓄力”是前因,“前跃”是后果,因为没有“马蓄力”难以“前跃”o“攒笔”笔法的精彩之处在于“马蓄力”与“前跃”之间的转换,换作电影镜头是马提起前蹄,高高扬起,正要向前跨

5、越的瞬间,即上图(5)的位置。从运笔的速度变化來讲,“攒笔”停顿的动作与顿笔相同,因为它们都是在初速度的前提下进行的减速或停顿的动作。从运笔的提按角度来讲,“攒笔”与驻笔相近,因为“驻”的本意是停止,泛指短时间内停留。从木体意义上来讲,“驻笔”要比“顿笔”更接近于“攒笔”前半部分的意义,不仅因为“驻笔”明确指示了下一步还有运笔动作等待实现,还因为驻笔更加接近于“笔耕”的感觉。宋,米芾,《蜀黍帖》、《苕溪诗》选字。蓝色圈内为攒笔,在米芾笔下,幫势有长有短,跃出有放有收。二、“攒笔”在蓄势停顿的基础上转锋和转向,这是在“马蓄力”基础上的“前跃”。如果把“马蓄力”归纳为“收”,即

6、约束,“前跃”则可以归纳为“放”,即放开。也就是说,在整体属于收束的笔法里,仍然是有收有放的。这不仅是有紧有松的节奏变化,也是情感上的收放自如。从功能的角度来讲,“攒笔”在蒂势停顿Z后还有两个主题,即转锋和转向。相对于转锋,转向更容易理解,因为蓄势而发基本上沿着一个方向,但有变化。值得注意的是变化不能大,大了就成了折笔,需要顿笔来转势。所谓的“前跃”即指大方向的一致,但小方向仍有变动,具体来讲要小于45度。转动的关键点就是从“马蓄力”到“前跃”的转折处,即上图(5)的位置。晋,王羲之,《兰亭序》、《丧乱贴》选字。白色圈内的部分为捉笔。三、“攒笔”的转锋需要单独加以说明,这是

7、因为转锋是通过捻动笔管加以实现,整个动作比较微妙,一般情况下很少引人注意。同时,这个转锋的动作又很重要,没有这样一个转锋的动作,笔画缺乏变化与生机。米芾以自己可以做到“八面出锋”而笑傲江湖,高手对决往往在于“一招一式”之间。具体來讲,在运笔到达“马蓄力”与“前跃”的中间点时,在继续按笔右行同时逆时针或顺时针转动笔管,具体按照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根据书写者自己的运笔习惯而定。然后,渐渐提笔收锋,完成平捺的书写。在“攒笔”后半部分的转锋和转向与挫笔动作不同,因为挫笔并不需要捻动笔管,转换笔锋。“捉”的本义是控马急停转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