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互联网时代社会治理的转型

论互联网时代社会治理的转型

ID:43873432

大小:24.28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16

论互联网时代社会治理的转型_第1页
论互联网时代社会治理的转型_第2页
论互联网时代社会治理的转型_第3页
论互联网时代社会治理的转型_第4页
论互联网时代社会治理的转型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互联网时代社会治理的转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互联网时代社会治理的转型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政治安全视角下的互联网虚拟社会风险治理研究”(项目编号:11&ZDO33)的阶段性成果。2015.7139王国华骆毅摘要:互联网时代,中国社会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征,包括虚拟化、离散化和泛在化等。与之相应,中国社会治理展现出网络化、平等化和开放性的发展趋势,并产生了治理创新与网络安全、社会民主与社会监管、多元协同与社会自组织等新要求。面对社会治理基础和目标的新变化,政府应在治理理念、治理方式和治理体系等方面不斯改革和转型。关键词:互联网时代;社会治理;转型中图分类号:D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1003-854X(2015)07-0039-06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在治理格局、治理体制和治理体系等不同层面进行了深刻的转型,从中央党代会报告的相关表述中可以清晰地看出转型的脉络: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岀要“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不断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另一方面,中国社会在转型过程中,还伴随并渗透着来自互联网的巨大影响

3、。中国互联网发展20多年来,深刻影响和改变了社会的方方面面:网络群体逐渐扩大,社会生活空间逐渐转向网络空间,社会生活方式和个体选择日益多样化,这些都促进了中国社会治理基础和治理结构的深刻变革。面对日益复杂的治理局面,如何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新形势下社会治理的转型方向和转型路径,是社会治理领域值得探讨的一个重大学术命题。近十多年来,国内关于互联网问题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互联网公共空间、网络民主、网络舆情、虚拟空间的社会参与等方面。近两年,一些学者进入到互联网应用的前沿领域,研究互联网与治理创新的互动关系,如开放政府数据与治理改革、大数据与社会创新、云平台与社会决

4、策智能分析等方面,针对互联网时代的治理工具创新、治理理念创新、治理模式创新等问题提出了不少学术观点。然而,对互联网时代中国社会治理转型问题较少涉及。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深入发展,以及社会治理创新的不断推进,有关社会治理转型的若干根本性、基础性问题需要系统深入的研究,这不仅是对互联网与治理创新互动关系的回应,更是立足中国社会建设的长远发展对新时期社会改革和转型的一次深刻审视。本文将基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视角,研究互联网时代社会发生的主要变化,对社会治理的发展趋势进行多个层面的分析,从而全面总结互联网时代社会治理的新要求,并结合当前中国社会治理的实际,从政府角度提

5、出下一阶段社会治理转型的实施路径。一.新形势:互联网时代社会的新变化全面深刻地认识互联网时代中国社会的总体特征,对于科学把握互联网时代社会治理的新形势具有重要意义。1.虚拟化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49亿,该年共计新增网民3117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7.9%,较2013年底提升了2.1个百分点。①日益庞大且不断增长的网民人数,标示着虚拟社会的大规模发展。互联网时代社会的虚拟化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社会交流趋于虚拟化。美国学者马克・波斯特说:“磨坊与封建主义相联系,蒸汽机与资本主义相联系……电子化通讯手段与信息社会相联系。”②

6、自媒体时代带来的传播变革,让虚拟社会空间中的社会个体真正地成为了“信息的主人”一人们有了更多机会在信息的接收者、传播者和发布者之间自由切换。据2014年的统计数据,中国虚拟空间中社交网站的覆盖率为61.7%,微博覆盖率为43.6%。③对于中国社会的个体而言,拥有一个能上网的智能终端,就拥有了大范围传播信息的可能,个体在社会上发声的机会也随之增加。第二,社会生活逐渐虚拟化。在网民上网的时长方面这一点体现得尤为明显。数据显示,中国网民每周上网的时长呈逐年增长之势,2014年为26.1小时。④随着各类互联网应用的快速发展,互联网越来越成为网民日常工作、生活和学

7、习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人们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第三,社会关系开始重构。人们通过网络文本、在线语音、视频聊天和电子邮件等途径进行信息沟通和社会交往;通过网络游戏、在线视频、在线音乐等途径享受社会的娱乐活动;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电子支付系统实现商业交易。除了当前已有的电子政务、电子商务领域外,个人理财、旅游预订、医疗健康、劳动就业、法律服务、日常家居等领域都呈现出向“线上”网络化发展的态势。2.离散化互联网时代中国社会的离散化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社会结构的离散化。以政府为单一主体的社会治理,是一种以国家强制力为保障的、自上而下的、非协商性的治理

8、方式。在传统时代,社会治理结构依附于具体时空:横向维度是血缘、地缘、业缘等社会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